斯洛文尼亚诗人阿莱士·施蒂格《从伤口另一端》 新书座谈会在京举办

作者:罗曼   2019年05月17日 15:33  中国诗歌网    792    收藏

微信图片_20190517142034

2019515日下午,斯洛文尼亚诗人阿莱士·施蒂格(Aleš Šteger)同译者梁俪真携新译诗集《从伤口另一端》于《诗刊》社举行座谈会,与会者有《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诗刊》副编审、《当代国际诗坛》副主编赵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社长倪为国、编辑古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冷霜、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晓娅、清华大学博士生马骥文、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生李啸洋、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江汀,以及中国诗歌网的编辑、诗人等,会议围绕阿莱士·施蒂格的诗学观念、精神脉络、修辞艺术等主题展开研讨。

斯洛文尼亚作为一个仅有两百万人口的国度,却拥有尊重与热爱诗歌良好传统一本诗集在斯洛文尼亚首印可达1000册,而一般书籍平均仅有三四百本的印量。但斯洛文尼亚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总体相对不足,提起斯洛文尼亚诗人,国内读者较为熟知的并不多:托马斯·萨拉蒙(Tomaz Salamun)、被誉为“斯洛文尼亚的兰波”的斯雷奇科·科索维尔(Srecko Kosovel),不过近年来,出版界对小语种作品的翻译开始逐渐重视起来。

阿莱士·施蒂格斯洛文尼亚新一代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一位极具国际视野、不断寻求创新与超越的诗人,迄今已出版7部诗集、3部小说集,同时涉猎散文、儿童文学、实验写作,并在装置艺术、音乐和电影等多重领域展开跨界合作,他的作品被翻译为十六种文字,德国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授予他国际霍斯特·比内克诗歌奖,称其为“今日最富原创力的欧洲诗人”。

11

《从伤口另一端》

作者:阿莱士·施蒂格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阿莱士·施蒂格诗选
  原作名: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und
译者:梁俪真

斯洛文尼亚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是分划南欧、东欧和西欧的十字路口毗邻意大利、克罗地亚、奥地利等国,地理优势天然地赋予其多元文化与跨语际交流的机会,同时,地域的边界也扩充与突破着语言的可能性。就此,孙晓娅引出问题:施蒂格作为一位小语种诗人,在何种诗歌观念下,于地理的夹缝中展现个性与民族性,不断挖掘与更新自身的创作潜力的?

施蒂格认为,自己并非在种有意识的观念指导下写作,诗歌是与不断变化的自己相会,没有什么能长久留存,诗歌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存留。不把诗歌当作一种需要去尝试和劳作的事物,他更相信,诗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发生,是一种极端的、必须的事物,是一种不得不写的行为结果

回顾自身写作的精神脉络,施蒂格谈到,他通过翻译接触到诗歌,起初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读了帕斯的作品后深触动,从此视诗歌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16岁起参与学校戏剧社团,尽管只是扮演配角,但他喜钻研戏剧作品,感受词语生动的发生。施蒂格认为,诗意的词语就是一种类似于音乐和舞蹈的东西,是一种物质或者身体性(physical)的感觉方式。富有活力的身体像是一个容器、接收器,盛满诗意的可能。他经常带着自己的诗歌参照系旅行,让诗歌与个人的生命经验发生关联,他曾追随自己热爱的诗人、作家巴列霍、本雅明、波德莱尔,到他们的家乡秘鲁、德国、巴黎生活,并翻译他们的作品。施蒂格相信,诗歌是与我们的血肉之躯发生关联的,我们需要用身体感知超现实的事物。

冷霜谈到施蒂格诗歌中现实经验寓言化的表达方式,他通过《我们的诗人朝什么微笑?》一诗分析他如何看待自我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及诗歌的功能。这首诗中,诗人为了某一族群写作,面对悲苦经验的微笑,具有类似于《好兵帅克》式的幽默,这或许是诗歌的力量与价值所在——诗歌面对悲苦时,不是以大白话的简单方式,也不是以看上去脸色严峻的方式,而是以始终保持感受力的完整性的方式来捍卫诗歌最有价值的部分。

江汀、李啸洋和马骥文从不同程度关注到阿莱士·施蒂格对词语和修辞的重视。江汀把施蒂格的诗歌创作置于东欧文化和德语文学的传统及影响中,认为他的诗遵循一种词的逻辑,通过词语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譬如“手折叠纸,时间折叠词”,令他想起格奥尔格词语破碎之处,无物存在 及保罗·策兰“上帝碾碎了面包面包碾碎了上帝”。

李啸洋从词与物关系上就施蒂格诗歌的美学限度与修辞冒险展开论述,他认为,施蒂格对既有的美学进行“修辞的摧毁”创造了新的语言诱惑。他善于在诗歌中发明语言的漩涡借语境转义和词语嫁接来达到陌生化效果,实现意义的延异

马骥文指出,施蒂格有意识地从具体事物出发来展开诗的空间,他对事物耐心而细腻的观察往往超越事物的表面而剖析他们内部与世界之间的隐秘关联,抵达一个更开阔的地界。

施蒂格回应道,诗歌是一种知识,可以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无法翻译的是诗歌的言说方式。诗歌的言说,最终是个人的、独立的、自治的领土,没有好坏与等级之分。当我们模糊掉哲学、逻辑与诗歌之间的边界,就可以尝试在诗歌中创造一种哲学,或诗意地表现一种理性的、思辨的行为。

此外,他还谈及目前世界范围内盛行的消费主义下,估价、使用、抛弃,是我们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然而写诗,需要尝试去观看、去倾听物件,以它们的语言说话,用大众传媒所规定的语言之外的方式言说,创造个性化的表达。

微信图片_20190517151144


与会嘉宾纷纷肯定阿莱士·施蒂格诗集《从伤口另一端》的翻译很好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韵,译者梁俪真从施蒂格本人亲自翻译的英译本转译为汉语,而她本人学习在英国,如今生活在斯洛文尼亚的经历,赋予她地道的翻译功底,正如本书编辑古冈的评价,译者准确地用一种现代的语感把握与传达了原诗的陌生化氛围。

《从伤口另一端》于今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策划出版,本书收录阿莱士·施蒂格于1997年至今创作的诗歌及诗-散文作品近百首书中还附有被誉为“当代歌德”的著名德国诗人格林拜恩等撰写的诗评。诗集的风格或滞碍传统的意象构成逻辑,引入奇异的动机;或表演联觉的体操,精湛运用诡论式的叙述;或欣然接受冷僻的句法,在语言和历史的陌生化遇合里寻觅词的迷宫的入口,寻觅事物和身体在那里的相遇之处所。呈现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具体个人的细腻感受和体验。

责任编辑:曼曼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