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阅世心灵的“原野集”——诗集《蹲守在风的眼睛》创作谈

作者:李新新   2024年01月16日 19:40  中国诗歌网    290    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116193749


梳理一部诗集的创作,意味着将记忆倒带,回到每一个“那时那刻”——也即是写下那首诗的那个当下。而找到第一个“当下”,并且尽可能重现其原貌,意义似乎尤为不同。

如今我能追溯到的一个相对清晰的画面是:大概在2020年12月的某一天,在东城区的一条胡同中,在某个拥挤的小四合院的其中一间平房里,我坐在一张白色的书桌前,打开笔记本,新建了一个文档,写下了一首诗《逝水》——这是我来到北京参加工作之后,创作的第一首现代诗。在此之前,我以阅读不同门类的书籍、断断续续写小说以及背着相机串胡同,作为繁复、疲累的日常之外,不可或缺的精神供给。

我在《逝水》中写道:“正如尖细的鱼刺/卡顿在喉咙/你以为痛苦、委屈、怨愤/和无数次重复带来的枯燥/和毫无创造性的死寂/和永无止境的溜须/会激起你诗人/敏感的天性”“可是昨日的诗人啊/那都是昨日/你忘了,你那上天恩赐的才思/是如何在其间/悄无声息地消磨”。按照一般对诗歌的期许,这里几乎没有意象的使用,而是堆叠了一组用来描述情绪状态的词:痛苦、委屈、怨愤、枯燥、死寂、溜须......这或许是犯了我们当下这个时代诗歌创作的某些忌讳,但是我仍然做出了这样的表达。那个时候,我心里有一团火,它起初是一朵小火苗,紧接着在一种身体和心灵双重高压的反复刺激之下,如同雪球越滚越大,火势越烧越旺,直至变成一个大火球,积聚在身体感官的某个要塞部位,随时可能被任何一个小小的引子引爆。在此之后的20多天时间里,每当忙碌到深夜,夜幕覆盖整片胡同时,不论多么疲惫,我都必须端坐于书桌前,将那团火球的能量,通过文字一点一点释放,于是,一口气写出了近50首诗。这是第一个爆发期。收录于诗集中的《决裂》《一种悲伤袭来》《预言》《红色的愤怒》《捕鱼人之夜》《困兽》《囚徒》《涉险》《事故》《迷》《城市之光》《拒绝审判》《敲破谎言的壳》《捡漏》《救赎》《沉睡之人》《三分之一》《城市病》《镜子》《检阅》《留给明天》......都写于那20多天里。这些诗篇多数如同它们的名字一样,被一种沉郁的、决裂式的浓雾所笼罩。如《拒绝审判》中我写道:“不要轻易把我钉上十字架/你知道的,这改变不了什么/无非是看起来溃烂的眼珠/和将要熄灭的胸膛/无非是泥一样的肉身/留给一段荒唐的历史”“不要轻易将一个人的灵魂摁倒/你知道的,这铜铃一样的坚决/不会永远匍匐”“无非是宣泄一种阴暗/无非是供一场罪恶的狂欢/把这插满春天的土地,生生割裂/大地的筋脉/淌出黑色的血”。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压迫甚至“审判”,我所想要做的,是冲破厚厚的迷障,寻找到精神的“安置地”——或者说是“精神的救赎”。而这种“救赎”多半离不开清醒——包括对于环境的清醒判断和对于自我的清醒认知,一个是向外探求“真相”和“真理”,一个是向内审视“真情”和“真心”。

《囚徒》《救赎》《三分之一》《检阅》是直接书写“身体”与“灵魂”自我审视的诗歌,而《留给明天》则可以称之为我至今依旧认可的、留给未来的一份“死亡遗书”。在2019-2020年的大背景之下,我坦然地思考生与死的命题。当然,这早已不是我第一次直视死亡。所以这份寄给未来的“留言”,看起来也并没有那么沉重,反而呈现出一种轻盈:“这里埋葬着一个/栖息在远方的灵魂/她不制造热闹、非议/也绝不生产失落、悲伤/一切如同静静的山岗/她和他们化为一个整体/仿佛她从未走过”。在火球燃烧发出“噼啪”声、在巨大的撕裂之后,我眼前翻涌的湖水似乎再次平息下来。在这之后,我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一次暂停,我将注意力暂时又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但在这期间,我的诗歌阅读体验在悄悄拓展边界。起初,我列出一份名单,买回来一套国外经典诗歌译丛,从雪莱、济慈、王尔德,到里尔克、拜伦、惠特曼,从海涅、尼采、艾略特、华兹华斯,到泰戈尔、普希金、叶塞宁……我如饥似渴地徜徉在那些久远的异邦诗人们用文字汇聚而成的海洋中,仿佛感受到了海水一阵一阵涌动的激情。后来,在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陈丹青著)时,我突然又将视线拉回,开始关注国内早期的先锋诗人们。但从更广阔的维度来讲,这于我其实是文学寻根之旅中的一次回归。因为往前追溯,更早期时,我对庄子和他所代表的自由飘逸的人生境界更为神往;苏东坡则在我同样遭遇生命中的波折时,适时地出现,在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词中,我汲取了刻印在我骨子中的超脱与旷达;而关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本身就在我所生活的那片荆楚大地上流传。当带着传统的文化印记走向西方思想,再以一种世界性的视域重回本土,这种双重空间的切换、不同文化交融的体验,促使我始终保持一种开阔、革新的心态。所谓人生不设限,阅读和创作也不应设限。我翻阅海子和顾城文集,重温北岛诗篇。在厚厚的全卷本面前,我突然意识到《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也许并不能指引我们准确地理解海子为何走向了他的命运。事实上他的诸多诗篇,更接近一种“密语”——绝对地忠实于内心,像圣徒一般洗彻自己,与上帝对话。所以有时候他的语焉不详,反倒透出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庄严感。我也温故汪国真,试图窥探当时社会的脉动——他何以受到普通读者的热烈追捧,却又不见容于主流诗人群体。当然,我也慢慢从八、九十年代诗歌和文化的繁荣中回到当下,阅读和观察当代诗歌发展的景观。作为诗歌领域和中文专业的“门外汉”,如其说我的这些尝试和努力,像是一场迟来的“恶补”,不如说我想寻到一种脉络——汉语诗歌的文脉。我想,哪怕是再微小的创作个体,也应该有勇气在诗歌发展与演变的历史长河中,给自己找寻一个定位——也许根本就找不到,甚至看起来那么笨拙,但仍不应该放弃这种努力。

在正式推开现代诗歌的大门之后,2021-2022年间,我写诗的规律便与第一次的爆发期类似: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写下几十余首,接着因生活中其他事物的牵扯,断断续续停歇一阵,然后在下一个路口,因某个契机,再度拾起,如此循环。当然,我有一种预感:诗早已走进我的生活,因而往后的循环周期只会越来越短,直到作为文本意义上的诗歌,也成为日常的一种习性。

我在这本诗集的自序《诗意,闪烁在生活远近之间》中着重论及了对“诗歌”与“诗意”的理解。前者我将其归纳为“文本”上的,后者则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样态。一个人可以不会写诗,但他也许是个诗意十足的人;相反,写诗者或者已经拥有“诗人”称号的人,不一定真的有一颗纯良的诗心,也不一定触摸到了诗意的精髓和实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和感悟。每个人诗意化的体验不尽相同,对诗歌的认知层面也有所别。于我而言,“诗意”更多是将我从生活的泥潭中反复打捞的那道“光”,而它可以化身为文本的诗歌,也可以是其他别的事物。而之所以需要“反复打捞”,是因为仍会陷进——这是一种命运的循环,我们无法摆脱,只好用“诗意”来填充。

回到诗集本身吧。这本诗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歌,都可算是新近创作,而在有了结集成书的想法时,我把早年间(最早接近十年前)零零散散写下的一些短诗拿出来,修改之后也收录进了诗集中,起初,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原野集”,后来更名为“蹲守在风的眼睛”。我很清楚地知道,在这本诗集的创作上,我遵循的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的、野性的动力,这些具体的诗歌,承载了我最原初和本真的情感,它是我对过去三十年的一次回望、一种检视、一场对话、一份剖白,是我对世相观察与思考的一次集中呈现。我并不希望用一块更为华丽的绸缎去包裹它、装饰它,而更愿意呈现它也许质朴但率真、也许粗粝但有力、也许直白但深刻的那一面。创作是一门手艺,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练就一门好手艺,但我会对手艺的使用有所选择,我警惕将手艺变成“花拳绣腿”,以免走向另一个反面。

当我打算给那一百余首诗歌分类时,神奇的是,我很快想到了五个篇章的主题:当梦成为生活的另一面、别轻易摁倒灵魂、假如痛苦能触碰、在沉默的事物中沉溺、从记忆的河堤上漫过。这五个部分各自独立又内在相连。其中,“当梦成为生活的另一面”这部分作为开篇,囊括了我对当前所生存的城市的一些观察,包括附着在其中的梦境、时间、来来往往的过客、此消彼长的社会奇观。更重要的是我在城市中追忆逝去的那部分——来自于不断远去的故乡早已给我塑造的价值观。我写下了看似幼稚的孩提之诗,它们承载了我保守童心、纯真的渴望,这是成人们丢失的,也是城市所丢失的。某种意义上,它就像沈从文当年对都市文明的反思。《路》《城市病》《城市之光》《都市记忆》《旧时光》《昔日恋人》《涉险》等都打上了这样的精神烙印。因此,常常伴随我的梦,既是与睡眠有关的真实的梦境,也是一场发生在城市之中的幻梦。通过梦,城市与故乡之间架起桥梁,现实与梦境的鸿沟被打破,失意的人生因为有了精神的出走而得到一点宽慰——原来,越艰难的生活越不能没有梦,梦就是生活的另一面。

第二部分“别轻易摁倒灵魂”和第三部分“假如痛苦能触碰”是这本诗集中最具张力的两个章节。逐梦之路,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梦想会破裂,绝望会袭来,精神被摧折,灵魂被审判......正因如此,我发出别将灵魂摁倒的呼声。既是向外的呼求,也是向内的警示。不论多么艰难,都应保护好一个高贵的、洁净的、直立的灵魂不在现实面前匍匐。然而,这种与现实的对抗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坚守之中,痛苦会随之而来。我们孤独、焦虑、悲伤、绝望,在一次次的溃败中备受煎熬,又在一个个的深渊中寻找救赎。我们与自我缠斗,又与自我决裂,寻找新生、寻求涅槃。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好比经历身心灵的多重“炼狱”。除己之外,无人代替自己承受,也无法真正被同理、被共情,所以痛苦只是“假如”被触碰——这是我在投出去的纸飞机上写下的一个美丽的寄语。

暴风雨之后,不一定会迎来彩虹,但暴风雨终有停止怒吼的那一刻。因此,诗集第四部分“在沉默的事物中沉溺”,我再次回归一种寻常之美。所谓“沉默的事物”,其实就围拢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不能发声的花、草、一粒种子、一片纸、一根电线杆、一块石头、一道城墙......数不清的沉默事物,如苏子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也有相互依伴的小动物,它们距离人更近,也似乎相对容易被看见。而在我看来,万物皆有灵。人类应该给自己和“他者”一个同等的定位,这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认识到大千宇宙的纷繁神秘之后,一个谦卑的姿态。唯如此,这世间的真理才不会被自身的傲慢所遮蔽。

在我写作的启蒙期,我就听说过一句话:作家写来写去,兜兜转转,最终都会回到童年,回到故乡,回到最初滋养他的那片土地。诗集第五部分“从记忆的河堤上漫过”是我情感和心灵的一次归乡。在这里,我写友情、爱情,也写与陌生人之间的相遇及缘分。这部分,这么多年始终让我讳莫如深的,是那于我只能遥望和追忆的亲情——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因而,我从不轻易拿来示人。在诗集的扉页上,我很早就留下了那句话:献给天上的两颗星。他们是从我生命中划过的两颗流星,璀璨却短暂;也是我在无数个夜晚仰望黑暗的苍穹时,给予我向导和力量的启明星。从小我听到一个说法: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地上的人离开世间之后,会飞奔到夜空,化作点亮星空的其中一颗。所以我常常在无人的夜晚安静地仰望,我希望找到我的那两颗星。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我想以文字和诗歌的形式,给他们发送信号。而我总是小心、克制、隐忍、含蓄。我不希望心中的那块水晶,随意被窥探、被议论、被亵渎。《在春天,我想起的是遥远的季节》《父亲的记忆》《大雪》都是在这样的心境中从笔端流淌出来。但在《父亲,我的船长》中,我将积压了多年的心中情,尽情地释放,我已顾不了那么多。这首诗很长,我在书写的时候,没有半点犹豫,不参杂任何技巧,任由思绪和情感牵引,“我想借着风势倒下/倒在父亲的土堆旁/我的身体和父亲消亡的身体/将横成一个方向”“我要把每一阵风的振动/每一颗草籽的跋涉/都装进我空空的衣袋/我要把每一寸土地的颜色/每一株野草的骨骼/都刻进这善忘的眼波”。父亲是赐予我生命的船长,更是我精神上的船长,他短暂地成为我的父亲,而我要用一生去延续他未尽的旅途。诗集最后一首是送给母亲的诗。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母亲,确实是一个词。我甚至这辈子再无机会饱含深情地去吐出这个词,“而我的词语里/唯一的归属,将始终/卡在身体深处/烧红,滚烫/再用余生,慢慢熄灭/那是无法寄出的/读音,无法拼凑的/关于母亲的轮廓”。我将这首诗放在诗集的最后,就像我在文字里,重新回到了母亲的子宫。也许在此之后,是命运的循环;也许,是属于我的一次新生。

整部诗集中,我从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照,延伸到对所生活的城市及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的关照;我从肉身的体验出发,到触及灵魂深处;我从对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的认识,到我的世界中装下万事万物;我从故乡出发来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归精神的故乡......我在诗歌中寻到一种安放,我力争跳出个体的经验,以兼具诗性和理性的追问,折射出时代情绪和群体困境,并隐含个人的价值追求。这是这部诗集于我的意义,也是我想将它捧出,送给无数与生活较量过的普通人的一部阅世心灵的“原野集”。

当然,我不会止步于此。只要生活的歌谣还在延续,诗和诗意便会以更多元的样态长久相随。



编辑:同一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5.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6.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7.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