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的爱、爱而不得与爱的达成 ——关于刘棉朵诗集《呼吸》

作者:王士强   2023年12月23日 09:48  中国诗歌网    4028    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126174858


刘棉朵此前在2009年和2011年出过诗集,两本都比较薄,然后时隔12年,她又出了一本诗集,《呼吸》,400多页,厚而重,像一块砖头,可以砸人。读这本诗集,也经常有被砸中的感受,我感觉,刘棉朵的创作实力、写作成就,与她的名气是不匹配的,她写得的确很不错、有独到之处,但知道她的人、知道她写得好的人,太少!当然,这种不匹配很大程度上是她“自找”的,这十多年,她主动从“诗坛”消失了,基本不参加活动,也很少投稿,别人读不到她的作品,所以,她不是被“遮蔽”,她是主动隐藏、自动退出、自我隐逸的。但实际上,她并未停止写作,她仍然笔耕不辍,只是少为人知、少有示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刘棉朵其实是很执拗、有自我写作追求的,她一直在“磨剑”,十二年磨一剑,磨出《呼吸》,然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刘棉朵的诗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关于爱的,她既有很多直接写爱的作品,也有不少间接的、表面看来不是写爱而实际上仍然是关于爱的作品。刘棉朵的诗大多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很真实、真挚,有自叙传或自白派的特征。刘棉朵敢爱敢恨,她的爱直接、热烈、奔放,从一些诗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生一个孩子就叫格瓦拉》《我想把那艘船命名为刘棉朵号》《我想你开着一艘大船来接我》《一百五十二平方米的女王》《你有多久没回来了》《带我走吧,陌生人》,她写了大量给“你”的诗歌,她的主体形象中的“我”不论是一个母亲的、女儿的身份、还是爱人的、女王的分身,都是一个勇敢的主动去爱者。爱对刘棉朵来说,是从一个具有有限性、确定性的自我寻找另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他我的一个寻找和认领的过程。诗歌里的“我”时常显露出迷醉、无我、狂放的一面,甚至是飞蛾扑火、不计后果、不食人间烟火的一面,这样的诗歌形象不管是否和现实之中的刘棉朵相对等,她诗中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情感效果是真实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无限增生的表现力。

她更多的是书写现实中日常性的爱、人间烟火味的爱,“我们因为油饼与劳动而相互依偎/身上传递着人间的烟火和人的温暖”(《你要想象一下我烙油饼的样子》),真实而具体。她的诗是“人间之诗”,她说:“我用沾着面粉的手写下我的诗/所以我的诗有面粉的味道/有馒头、面包和面饼的味道//所以我的诗里可以加上/酵母、盐分和糖/所以,我的诗孩子们也可以吃//所以/我的诗只是人世间的一顿晚餐”。这种“人间性”让她有了更多的悲悯,“关怀值得关怀的一切”,她的爱是广博的、是不求回报奉献式的情感呈现。《到我这里来》中她呼吁:“可怜的游牧人/自动放逐的流浪汉/和迷路的傻父亲/到我这里来/后背上盖着黑色印戳的人/生病的老虎/苦命的挨饿的雀鸟和大象/到我这里来”,然后“这里就是你一直要寻找的/让灵魂安静下来的栖居地/来,到我这里来/来取这母亲味道的食物和棉衣/我这里没有凶恶的风暴/也没有栅栏/这里的房间已经为你备好/每一个都充满温暖和爱”,这是一个母亲对父亲抚慰式的爱和温暖。在《所有叫奥里弗的》中她也写到了“到我这里来”:“来吧/所有叫奥里弗的/好男孩/坏男孩/来/到我这里来”“/还犹豫什么/来/我有粥/有面包/香肠/也没有发霉/来这里/来取这棉衣上的爱”,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关切式的爱和庇护。“我”被诗人自身预先置放在了母亲的位置上,对应着爱的对象分别是无家可归的父亲和孩子,这样诗人爱的谱系里就洋溢着一种女性的、母性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体现着诗人深厚博大的母性情怀和对苦命之人的关切与悲悯。她有一首诗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将被爱重新擦拭》,这首诗的动词“擦拭”表明了她对于生活、对于爱的理解和认识。“擦拭”是一个需要消耗自身的过程,也就是说,当她选择用去蔽、擦拭的方式让蒙尘的生活回到爱的纯粹本质时,这样的爱其实意味着一种对“自我”的消解和主动献祭。她对爱的理解非常直接体现在一首诗《每一个我都爱》当中,诗中说:“没有我爱不上的人/没有我爱不上的土地//荆棘和坎坷,委屈和伤害/孤独的碑/乌鸦和墓地地里的草/这些陷于泥泞里的,我都热爱/云和上帝/通缉令和无名士兵/火车和贫穷/不,不只这些,我也热爱//鸡尾酒和白色的琴/水晶灯、蝴蝶的爱/干瘪的草垛和乳房/难以消化的,瘸腿的日历和马/迷雾和斧头,这一切/我,都热爱”,这样没有区分没有差别的爱,已成为一种近乎宗教情感的爱和慈悲。在另外一首诗中刘棉朵说“我说什么其实都是在说爱”,她列举了生活中的种种情状和事例,但最终“亲爱的,其实我都是在说爱,在说爱啊”,“爱”于诗人而言意味着一切,是所有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爱,也是诗人认识、理解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一种方式。

但是,另一方面,读刘棉朵关于爱的诗句,却又能感觉到,她所说的爱更多的时候是缺席的、不在场的,她言说的对象“你”要么是虚拟的、要么是在不在场的、在异地的,是“非实体”的。她并没有真实地被爱,实际上在现实中她是缺少爱的。她关于爱的放肆表达一定程度上只是想象式的,是虚拟的满足,是白日梦。而她广博的爱、无边无际的爱也正是同情、共情、由己及人的结果,是由于自己需要抚慰,而去抚慰别人;自己需要温暖,而去温暖别人,在缺乏光明和温暖的世间,她是在努力成为照亮别人、温暖别人的人,同时也驱赶自己周遭的孤独与黑暗。“因为你和我一样,总是感到人世如此孤独/除了自由和死,什么/也不能让我们满足”(《阿黛拉》),“给一只蚂蚁让路/给一只黑鸟让出麦田的上空/不去想理想也不去想爱情/孤独、善良、自足”(《草木之人》)。所以,爱的洋溢与热烈,其根源恰恰在于爱的缺失与匮乏。在诗歌《父亲的信》中,刘棉朵写了对“父亲”写信时的情形的体认,这实际上也是刘棉朵自己写诗的自况:“你写这些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就像你写的其他一样/既是在对一个人深情的絮叨,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她的诗便一方面是“深情的絮叨”,另一方面又是“自言自语”,其无边的爱正是对内心爱的缺席的一种对冲、补偿。所以,刘棉朵的诗初读似乎是热情的、乐观的,但细读则会感觉到她又是悲观的、孤独的甚至绝望的,她的乐观恰恰来自于“反抗绝望”,它不是平面化、没有深度的,而是物极必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她的很多诗骨子里是悲凉的,语调很平静,但是又包含了对人生之悲剧性的洞察,比如她写“墓园里的泥土和别处的泥土是一样的/不论是果园、麦地、花园,还是树林/它们的成分是一样的/都含有种子、空气和水/不同的是,在果园里/种下葡萄能收获葡萄酒/在麦地里,收获小麦”,而“墓地里的土有一些悲伤/但也不会悲伤很久”(《墓园里的泥土和别处的泥土是一样的》),平静的语调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终有一死”之必然性的体认与担承,悲伤、丧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的一些诗如《找斑鸠》《伐木者》《山顶上的春天总是比别处短一些》《南风岭上的树》《回家的路》《玻璃》等是以一个不在场的、超越性的视角写的,甚至是一个逝者、幽灵的视角看待世界,既包含了对人世的冷眼旁观,又包含了内在的深情凝望,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敞开性。

爱的不在场、爱而不得,生活中的诸种残缺、对于生命的存在与现实的对立的困惑,是刘棉朵写作的内在动机与动力,而用文字、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无疑便实现了某种超越和救赎。生活中的她或许是缺少爱、为爱不安的,但是诗歌给她以抚慰、让她通过言语与反思在诗歌中重新建立一个自我,重新建立一个诗意世界。她在这个被言语建立的诗意世界中找到了爱,也得到了诗歌所给予的爱,这样的爱是更有力量、更具有恒常性的精神之爱。所以,写诗对于刘棉朵来说,的确就是一种爱的方式,是她爱世界爱人类的方式,也是对于爱之匮乏的克服与重建。《我写诗》中她写:“我写诗/不是用签字笔、钢笔和墨水/不是用五笔,也不是搜狗输入法/不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我是用盐、烙铁、火焰、磨石/电、乌云/我用穿过身体的一枚钉子、荆刺/蘸着从伤口里不断流出来的血/我把自己用钉子,就像/制作蝴蝶标本那样/钉在一张白纸上/当尖锐的疼痛一阵阵袭来/诗句是濒死的翅膀/挣扎时拍落的花粉/是一只荆鸟泣血的歌唱”,继而,她在诗中坦言:“其实我写下的这些也不是诗/我只说出了一句话/用不同的腔调/其实都是灵魂痛苦的解药/我的痛苦那么多/需要大量的解药/于是我不停地书写,书写/每写下一行就多活一秒”,写作之疗愈、救赎的效应显而易见。事实上,通过书写,爱的确得到了达成与实现,让刘棉朵成为了一个更强大、更丰富、更智慧,有能力去爱别人、并通过爱和善去理解世界的人,这便是诗歌所给予诗人的回馈,也是诗歌所独有的功能与力量。这样,如上所谈第二个层面的爱而不得、爱的匮乏便得到了克服,第一个层面无边的爱、磅礴的爱便得到了成全,其间有一个螺旋的上升,刘棉朵诗歌中的“爱”便成为精神命题,一种生命形式,产生了艺术张力,具有了普适性和超越性。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编辑:同一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5.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6.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7.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