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他乡即故乡 ——评北乔诗集《临潭的潭》

作者:王宁   2020年01月03日 09:27  中国诗歌网    1242    收藏

甘南、高原、临潭,于我是遥远陌生的地理符号,而时光的因缘际会,在阅读北乔的处女作诗集《临潭的潭》后,方触摸到了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中的高原,陌生抑或亲切的高原,更有了走入其的肌体、探究其生命隐秘的欲望。

作者作为中国作协对口帮扶临潭的下派干部,又是一名可以驾驭小说、散文、评论等多种文体的成熟作家,历经两年高原风霜洗礼,自然留下诸多心得与感慨,机缘巧合之下诗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最直接的见证生活、表达内心的文学形式。他首次尝试诗歌体裁形式,竟一发不可收,成就了厚重、悲悯的西部之诗,成就了对自我心灵积淀的唤醒与审视。

“高原,才是最伟大的诗人。……高原,撩拨了我的诗心,我又在诗行里放逐高原。至此,高原是我一个人的。我可以随意地差遣它。”、“来到临潭,我才发现,高原一直在我身体里。” 北乔反复地书写自己与高原或显或隐的关系,以知天命之年全部的人生阅历作底色,开启了这种由表及里的震动与升腾,这是一种唤醒灵魂深处的踌躇、悲悯、感伤的力量,是无言之言的表达,是在大地、人民与自我内宇宙之间的腾挪、跌宕、切换,从而表达对自由生活、自由人性的深度探寻。在他诗集的“高原诗经”和“隐喻或辽阔”两部分内容中,基本遵循了一个从外在描摹高原生活、风土人情、历史积存、高原细节等等构成的情感时空,到走向自我心灵表达,走向内心开掘,对个体情感隐秘的再现的模式。而这两部分又不是可绝然割裂的,它们统摄于作者最终与高原结成的共同体:即高原这个“他乡”无论在现实层面上,还是在心理层面上与作者的“故乡”成为同一体,它唤醒了作者关于童年、关于乡村、关于双亲的记忆,从肉体到精神,从高原到江南,成为北乔诗歌叙事情感的出发点和主旨的最终归宿。

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曾经在他的文艺理论名篇《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说:“诗人或者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诗的概念不过是意味着给予人性以最完满的表现而已。”他似乎要表达这样的意蕴,即诗歌以表达人性为核心,在自然素朴的状态中,作家全部的天性在于完美地模仿现实;在文明状态中,作家必然地表现或显示理想。而“对于感伤诗人,自然则赋予这样一种力量,或者不如说,在他身上激起这样一种热烈的愿望:从他内心深处恢复抽象在他身上所破坏了的统一,在他自己里面使人性益臻完善,从有限的状态进到无限的状态。” 有意味的是,通读北乔的诗,则似乎可以看到他将“素朴”与“感伤”,将“现实”与“理想”等多重范畴巧妙地安顿在字里行间之中,在对他乡与故乡的反复书写与再现之中,走向了感伤诗人的“使人性益臻完善”的内在达成,从参差错落的生活表象走向对人性完满的追诉与再现。

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得知临潭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这里本身就拥有了与沿海平原迥异的自然与风俗,其中的文化资源更为特殊与丰富。作者以扶贫干部同时又是作家的身份进入高原,以文化服务于这片神奇的土地,同时更唤醒了自我意识深处的诗情与诗意。也许,现代诗歌这种相对自由不羁的体式,更适合捕捉生活瞬间的美感,以细节的光彩、情感的张力、哲思的爆发定格生活的画面,表达精确的感触,因此更适合生活随感式的表达。

身在高原,必定首先书写高原风物人情,呈现一个完整的高原景观给读者。《临潭的潭》上半部“高原诗经”即从各个不同视角,全景式地展示了高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坐标,揭示高原的“性格”。而在这个呈现高原面目的过程中,作者没有流于泛泛地记录,而紧紧围绕着自我内心对故乡与高原的同一性表达,将现实情境引发的自我记忆交融一体,自省自警,隐约流露出体恤苍生、悲悯大地的情怀,却从不流于口号式的简单化表达,因此读来别有情味。

如《与高原密谈》、《举起高原这杯酒》、《临潭的潭》、《临潭地理》(组诗)等等诸多篇章,向我们展现了高原内外的精神气韵和以作者诗意目光过滤之后的景观。而几乎所有的诗歌里都在诉说高原这个“他乡”与作者“故乡”之间或隐或显的联系,二者是如何在相似的情境中得以再现,二者互为指涉,隐秘在辞章之间,交融于意象其里。《与高原密谈》以镜头闪回拼接式的组合,意象的跳跃开始,从“牧羊人白色的帐篷”所见的高原景观,到“马子奶占领的喉咙和欲望”的高原体验,从秋到春的轮回自然地过渡到故乡槐树、稻田、母亲坐在炊烟之上,梦里的小桥流水。两种镜像的互相切换实则在诉说一种心境,与岁月的决斗,拯救尊严,与寂寞的夜在高原上共处。《举起高原这杯酒》中秋风里的高原,山顶的阳光自然而然地回到老家屋后的塘里的水,水乡、乡愁、儿童的时光,家乡与高原浩荡地于胸中。《临潭地理》作为一组略带雄浑悲凉的组诗,将高原的风物、地理、历史、性格展现无疑,这苍凉的略带历史感的西部,曾经热血拼杀的疆场,已经凝固成时间。作者用一次次的感觉丈量着时间的美学、逝去的历史记忆。但是他却没有肆意地作以拨高,而是真实地在自我心灵的过滤之下呈现高原,哪怕浓缩为一个“扛着锄头走向青稞地的村民”、一个孩子、一群羊,然后高原复归宁静。

无论与是高原独语,还是打捞记忆、回味乡情,作者总带有一种情不自禁,一种自然天成的起承转合,由眼前而达于记忆,在高原与故乡之间无障碍地切换。如果说高原的宏大、厚重、深刻,是无所不包容的“大海”,那么故乡同样是包容、是宽慰、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其实作者突破了一般作家深入生活的“身入、心入、情入”的单纯界面,已经将高原视为故乡一体的存在,从内心深处无条件无障碍地接纳了高原。他不吐不快,将所有细碎的情愫,寂寞的角落,逐一地与高原诉说。

作者在上部“高原诗经”中倾诉了对高原的前世今生的多重描摹和想象,那么在下部“隐喻或辽阔”中,则由“他乡”放归到“故乡”。尽管作者身心俱在高原,距离造成了审美角度的不同,诗心被放飞得更加遥远,他一次次突破形而下层面,走向生命体验的形而上隐喻,走向记忆与乡愁的辽阔之门。其实,对乡愁、双亲、童年记忆的书写在上部“高原诗经”当中已多有体现,而下部中作者身在高原,感同身受,诗情渐渐冲破对高原一隅书写的局限,更多转向了对乡愁、童年、双亲的追忆与表达。高原与故乡,一方面它们有着实体的意义,另一方面更隐秘的意义在于它们已成为作者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对照点,二者在一定距离上彼此呼应,助力作者寻找新的诗歌叙事视角和情感的寄托。“他乡”与“故乡”其实某种程度上合而为一。

父母亲情,童年乡愁,是作者诗歌反复出现的题旨,亦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父母书》(组诗)、《家乡书》(组诗)、《童年叙事》(组诗)、《童年是生命的乡愁》、《中秋,乡愁最深的伤口》、《一路走》等等篇章是诗人在生活面前的切肤体验,将真情实感的品味予以凝练地表达。


……

父母是天

父母是最为坚实的呵护之墙

父母是隔在子女之间的生死之墙

神依然在

生命之根残忍坠入黑暗

……

——《父母书》之《我不痛,我只是疼》

……

我不想这样的父子拥抱

可今生

拥抱的机会永远不在

常常想起

那几日洒进屋里的阳光

——《父母书》之《和父亲拥抱》

……

与你相遇

一粒石子飞进我的心河

高原上的阳光

书写你的笑容 温暖你的童年

我的指间

流泻无法抓住的尘埃

我是你的陌生

你是我一生的回望

我是你的想象

你是我再也回不去的心乡


这里是高原

离朵朵白云更近

你的棉花糖

我家乡小河边的芦花在低吟浅唱

你此刻就在儿时

我的儿时丢在故乡

永远回不去的那个地方

没有漂泊,就没有故乡

可岁月霸道地把童年

雕刻成我们每个人生命路上的乡愁

——《童年是生命的乡愁》


通读过北乔的创作谈才知晓,原来在高原帮扶期间,作者恰恰经历了与母亲的诀别,难怪我们在阅读中时时感到那种痛彻心扉的真切。诗歌在作者笔下成为痛楚、追忆的方式。与父母的生离死别,人生最悲伤的时刻,质朴的不加修饰的字句直抵黑暗之中。无法言说的爱的情感、血肉相联的情感在死亡与分别面前显出无力感与无可奈何。而站立在高原上无数次地回望逝者如斯的童年,再也无法回溯的人生,难免浓重的悲凉与感伤,但作者以一种成熟坚定的强大内心吞咽并化解着自己的悲伤,一如《一路走》中“走吧,一路走\三个男人\高原、草原、大山\坚硬如水\父母在不在\我们都是兄弟\树根在地下一步步走\我,我在想念门前的那条河”生活的阅历,强大的意志给了他力量,在高原上咀嚼无尽的乡愁,纵然愁肠百结、百转千回,但终究战胜的是自己,然后独享一个人的灵魂的丰盈。因此,我们在品味北乔诗歌时,能够感受到感伤和感伤被化解、被战胜之后的力量,勇敢坚毅的性格同样支持了诗魂。诗歌没有口号式的、简单直白地歌咏大地、人民,甚至没有直露式的热爱的表达,但却令人时刻感到诗人主体与土地与人民的同呼吸共命运,因为他本身就是其中的一员,没有诗人与土地之间的隔膜感,他无意识地与之融会一体,内心期待完美人性的达成。

我们在考察“诗情”与“诗艺”的关系时,通常会将二者做以整体性的探究,而很少割裂地去看待。诗歌的指涉内容与外在形式的选择统一于诗歌的整体性叙事抒情描摹之中,把握整体的诗歌意蕴解读与技艺运用所呈现出的美学风貌,才是解读诗歌的“捷径”。



《临潭的潭》,北乔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7

精装本,347页,定价:58


《临潭的潭》,作家、评论家北乔的首部诗集,高原心绪,心灵图景。

全书分“高原诗经”、“隐喻或辽阔”两辑,计220多首诗。

站在一处水潭边,世界和灵魂都会荡漾,那些体验之后的呼吸,那些自然与生命的对话,那些潜伏于灵魂深处的黑与白,在某个瞬间涌动为精神之潭。

一切是抽象、游离的,一切又是全真的具象。

我们对高原,总是陌生而熟悉。高原独特的风光和隐秘,在我们的想象之外,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高原,充满人生寓言。我的人生,你的人生。

我们走进高原,就是在走进我们自己。

这里有熟悉的高原,陌生的日常生活,与你一同走上诗意与哲性相融的阅读旅程。

从古典的意味与现代的想象之间走过,进入高原内部,将神秘与隐喻引领到字里行间,临潭而立,自然的潭映出生命行走的心灵之潭,呈现不一样的阅读审美!

作为奉献出诗歌处女作的作者,或者碍于创作主客观时空条件的有限,有时太过浓郁的情感、太多新鲜的信息充溢而出,反倒给诗的回味留下的空间有所缩减,存在某些急就之章的地方,不免缺乏打磨,失之生涩。但就整体而言,《临潭的潭》还是交出了一份独特而满意的答卷。作者基本延续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底色,以本真的性情、质朴的字句、理性成熟的心境“我手写我心”,用达观而节制的笔触揭示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了淳厚的情感与冷静的哲思。他不乏浓烈的情感,但他善于控制情绪,近观与远观、他乡与故乡相互切换之间,表达更趋于节制与内敛,而不是张扬与泛滥。这是一种个人化的艺术选择,可能在他最初落笔时是无意识的,同时又是由其诗歌的本质与内在所决定的。

如果说高原为作者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叙述语言,那么实则是眼前之境激发了作者内心多年聚集的情感、感悟,他在高原上被一触即发,获得创作的源源动力,不吐不快。他必须言说,言语令他在宏阔似海的高原找到个体的存在之感,他为此必须言说。而诗集中的大多数篇章都会从高原不自觉地、无意识地指向故乡,实则是在二者的对比与牵动之中完成了诗歌主体的构建,完成了对情感的喷薄而出的宣泄。如《高原,风的胸膛》中,“高原是海,飘浮所有的乡愁\满天的星星,是我们丢失的目光\白天回到夜的故乡\无数的叹息流浪在薄雾无痕的脚步里”这种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将两者长镜头式的相互拉近,而最终留下哲思的诗句俯拾皆是。高原与江南,两者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搭建了诗歌的叙事平台,恰恰给体味者以空间。对空间、对永恒、对灵魂、对绝望、对瞬间等等类似这些抽象词汇内涵的感悟,正是生命在这个特定的节点上瞬间凝练成诗,因而北乔的诗歌更多浑然天成而少雕饰,素朴自然,读来顺畅通透。

作者身处临潭高原,才情练达,又触景生情,将人生至中年特有的通达与睿智,对生活多个侧面的认知与沟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审美风格突破了单一向度,是多元与多义的,又是耐人寻味的。特别是作者善于用细节触动情思,将激情与思想孕育于细节,表达上体现为节制、冷静,当然,这种冷静与节制又不等同于漠然与冷淡,而是静观与思索背后饱含着激情。表面看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式的轻巧与放松,却有内在的暗流涌动,情感铺陈的张力。如治力关的油菜花地、一条高原老街、喊山的中年男人、沙漏、剪刀、爆米花等等,一些常见之人事物,它们精微的特质、细小的变化常常被诗人捕捉到,外化成诗歌的意象,成为叙事抒情的穿引物,成为诗歌修辞的外衣。可以说,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的细节,便不会产生真正可信的诗意。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纵观整部诗集,时时萦绕于心、铸炼于情的是高原、江南、他乡、故乡这几个关键词,它们也是解读北乔诗歌的一把钥匙。当一个作家真正地将全部身心投入这片广袤大地时,“他乡”才能真正地成为“故乡”!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宁,硕士研究生,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现任辽宁文学院《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编辑室主任,发表文学评论50余万字,获得第八届辽宁文学奖青年作家奖等奖励,入选2014年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出版文学评论集《心灵与文学相遇》。


责任编辑:祝雪侠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