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个时代的诗人——诗歌座谈会现场

作者:傅天琳 王家新 张执浩 刘汀   2019年12月02日 10:14  中国诗歌网    2241    收藏
我是这个时代的诗人

傅天琳/文


世界上有很多山,最爱缙云山。

就是那个叫缙云山农场的果园,在物质和精神同样贫瘠的年代,用她仅有的不多的粮食和最干净的雨水喂养了我。一个刚满15岁没读过多少书的青年,在山野获得了最初的诗歌启迪。

漫山桃红李白,而我一往情深地偏爱柠檬。它永远痛苦的内心是我生命的本质,却在秋日反射出橙色的甜蜜回光。那味道、那气息、那宁静的生长姿态,是我的诗。

做人做诗,都从来没有挺拔过,从来没有折断过。我有我自己的方式,永远的果树方式。果树在它的生活中会有数不清的电打雷劈,它的反抗不是掷还闪电,而是绝不屈服地,把一切遭遇化为果实。

什么是诗,这是许多年来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一听就头闷,就像被问到什么是人一样。我作为一个仅仅沉醉于表达和倾吐的诗人,理论水平实在不高,似乎怎么说都说不好。唯一的也是切身的感悟只有一点:诗歌就是命运。写诗就是写阅历,写时代,写人生。

一首诗的完成,必须有生命的参与,用眼泪和血液来写,让读者读到你的脉动和心跳。我曾读过的很多很好的诗歌,感觉它们一个字一个字,都是肉做的。

诗歌来自于生活,这是老话题。但我还是要说,如何让生活在诗歌中恢复它们本来的诗意,这是吸引了我一生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很庆幸自己,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都深深地沉浸于其中。

几十年来我所写的诗歌,虽然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有好有孬,但都与我的生活、我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有了这个前提,我对自已的要求其实不高:媚的俗的脏的不写,心没痛过眼睛没湿过的不写。得承认这辈子才气实在有限,可以原谅自己愚笨、肤浅、眼界不辽阔、气势不磅礴,但是,绝对不可以假。平生最鄙视做作、虚假。在一首好诗所应具备的若干因素中,我首先崇尚一个字:真!

同时,我也知道,诗人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诗人的职责就是要通过普通的人和事物、事件以及现场,挖掘到隐藏其间的精神实质,抵达对现实以及历史以及人生的深刻理解。即使是小诗人,也要是真诗人。即使做不了鹰,做不了豹,只是一只蝴蝶或一只蜻蜓,也要以血肉之躯穿越时代风暴,成为这个时代的诗人。

诗人为一个时代代言,应该具有博大的情怀,深深的悲悯。必须关心这个时代的大事件,关心广阔的公共生活,关心整个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事情,比如友爱,比如环境保护,比如人与自然的和谐,比如人类未来的发展,等等。

一首诗的完成应当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他所属的人类以至人类所属的世界,二者必须是相通的,和谐的,这样才能写出时代的本质和走向,也才能写出诗人对于生命及其价值的真实体验。诗的意义不在于作者的原始意图,而在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想象空间,在于为那种不时呈现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奥妙而欣喜。

我们走过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树、一枝一叶其实都承载着诗人大大小小的梦想。一个诗人,只有背靠悠久的历史,立足脚下的土地,才能写出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故事和精神蕴含,而只有这种独特的故事和精神,才能因为其新奇、独到而在读者中产生回应。从这个角度说,诗歌的时代性和诗歌艺术的创造性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相信真善美是所有诗人共有的美学基础。要想收获一首壮丽、隆重、伟大的诗歌,诗人首先得具有同样的品质。

我已经年过古稀,却还在诗人堆里混。有好几次采风我都是一队人中最老的一个,常常弄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也常常被人问道:几十年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说我没有坚持,我就是喜欢。再加上我有一个可贵的致命缺点,那就是永远的肤浅永远的易感动永远的热泪盈眶。

诗人郑玲,郑敏,牛汉,李瑛,屠岸等等,一直在我的仰望中。有幸在这个时代见过他们读过他们。最令人敬佩的是诗人持续的生命力量!他们八十多岁、九十多岁都一直在写,在写,写到生命最后一刻。去年我曾与郑敏女儿同桌午餐,她刚一说出郑敏98岁,我泪水就涌出来,我知道我的眼泪是情不自禁在向生命向诗歌向这个时代致敬啊!同时想起了美国印第安女诗人说的一句话:诗歌是呼吸,能持续给生命提供能量。

更多的年轻诗人的蓬勃气息更是带给我源源不断的能量,我很庆幸我和你们是同一个时代的诗人。

 

“两排树”

王家新/ 文


诗人多多在《2010年纽斯塔特奖受奖辞》中曾这样宣称:

当初次听到波德莱尔、洛尔迦、茨维塔耶娃……的音节,一代中国诗人已经在感谢——这严厉岁月里创造之手的传递。词语,已在接受者手中直接成为命运。

诗,以其瞬间就能击中的力量袭击我们,在击中处,我信此力也能从我们传递回去。

自此,我的国界只是两排树。

诗人多多的这一段诗歌告白,回顾了“严厉岁月里创造之手的传递”,也提示了一个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语言位置,那就是生活、呼吸和写作于“两排树”之间。也许,在李白、杜甫那个时代,诗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自足的语言文化体系内,但到了20世纪,诗的国界上就出现了“两排树”,神秘的语言气流、创造的活力就在这“两排树”之间相呼相唤地穿行。如果离开了另一排树,这一排树就将枯萎。

这也让我想起了歌德对“世界文学”时代的预言和提示。如今,任何一个国家的诗歌都不可能只在自身单一、封闭的语言文化体系内发展。汉语言文化当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传统也需要重新引入当下,杜甫过去是以后也会是一个伟大的艺术榜样。但我们同时依然仍需要其他的文学参照,需要在一个更广阔的文学历史时空中来把握自己的写作。回到那个隐喻:如果离开了另一排树,我们不仅听不到语言对我们的召唤,我们迎来的也将是枯萎、僵化和死亡。

 

克制与克服——碎片时代的阅读和写作

张执浩/文


毫无疑问,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审美的碎片化乃至时代趣味的碎片化,都成了一桩不争的事实。碎片源于多元,多元源于既有评价体系的坍塌。现在看来,这样的趋势几乎没有逆转的可能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不适、不快到半推半就,再到坦然接受,最终在既成事实中端正心态,从容应对,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何其艰难。阅读和写作的碎片化带来的直接后果,首先是对我们原已形成的文学经验的解构与冲击,写作者必须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云,几无甄别的时间和筛选的转换空间,它凸显出了个人生活的被动性,以及乏力感。自我的丧失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表面上的自由在不经意之间化为无形的束缚,由此悄然取缔了我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心灵根基。其次,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以及传播平台的圈子化,造成了美学趣味的巨大分野。在貌似“人人都写的好”的自媒体空间内,排异性越来越强,诗学共识越来越小。写作者大多从个我经验出发,不在乎公共经验的入口与出口,由此带来的繁闹(并非繁荣)和淤塞,已经在文学界至少是诗界蔚为大观。

在碎片化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是呼啸,每一种行为都被裹挟,从喧哗到狂欢,从狂欢到虚无,循环往复,没有休止。在这样的存在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现实,其实已经不是往日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活的现实——这个曾经被我们视为文学营养之源的现实,而是隐秘的心灵现实,那个在不停追问着,跳荡着,又无处依附的内心世界,它同样在精神的雾霾中若隐若现,而等你靠近时,却又发现,它离真实已经越来越远。写作者不甘于虚假的表达,又做不到真实地呈现,于是,就有了各种无以排解的愁怨。

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这才是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真实处境。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精气神”的耗散,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克制。克制是对我们情绪的一种约束能力。眼下的这个时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非常情绪化的,理性之光已经很难照射进我们心灵的汪洋大海,映入我们眼帘的大多是波涌状的事物,动荡的,变幻的,潮汐般的景象,貌似壮观宏大的场面。克制我们的情绪意味着,你必须准确地找到你自己的立场,并确立自我的精神场域,以此抵御各种各样的戾气。在我看来,中国新诗经过百年的成长,尽管羁绊磕碰从未停止过,但已经逐渐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和教训,“小传统”之说并不过分。一方面,那些试图否定新诗的合法性的谬论可以休矣;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而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已有的诗学成果,最终打通与传统之间的隔阂,形成一套既有来龙去脉又通畅无碍的审美通道。自信心才是我们抵御戾气的有效武器,而这样的自信必须建立在我们对百年新诗公允而客观的评价之上,从源头探来,百舸争流,到百川归海,只有明了了文学的大势,我们才能有稳定的方向感。

另外一个词是:克服。就我个人的写作来讲,我一直觉得“克服”这个词在我人生的几个节点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心怀克服的愿望,所以在面对文学尤其是诗歌——这一巨大而空濛的命题时,我们没有逃逸,而是选择面对困境,并在困境中找到了支撑自我的力量。怯懦,厌倦,虚弱甚至虚无,从来都会与我们的文学生活如影相随,短暂的摆脱,然后长久的面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我们克服不了这种宿命的处境,就会在迷狂中丧失自我。因此,我始终认为,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挣扎的力量才是最富魅力的人性力量。如何在我们的写作中呈示这种力量,如何趋善祛恶,获得生命的圆满与醇厚,真正在背后起作用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它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高度,以及在生活中所秉持的操守与尺度。我曾经在一篇短文中引用过西班牙诗人阿莱克桑德雷的一段话,他说:“像我这样的诗人,就是所谓的负有沟通使命的一类,这类诗人想要听到每个人的心声,而他本人的声音也包含在这个群体的声音中。”在我看来,如果我真的能够像他一样“内心怀着团结人类的渴求”,那么,我就觉得我至少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个体,而是一个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坦然呈现给这个世界的人,而我发出的声音也将源自这样一具真实的血肉之躯,真诚,勇敢,带着我天然的胎记,迎来明心见性的那一天。

时代的碎片化既然已经无可逆转,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培养出一种在碎片之上精雕细琢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我在对命运的顺从感做出呼应之后,选择的一种写作态度。它不是策略和姿态,而是生活本身。耐心,从容,把个人的写作纳入到人类广阔的生存背景之下,视诗歌为一种与心跳之声相若的振波,仔细聆听它的每一次震荡,用以感知生活,测试我们的精神厚度,回应生命的意义。而所谓的空谷足音,在我看来,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跳声在苍茫人世之间的回荡。

 

新时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重构

写现实感,而不是写现实

刘汀/文


新时代诗歌:一种在阐释中充实的总体性

新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种新的总体性,在各行各业,这个既标示着历史性时间,又标示着现实生活时间,同时还具有意识时间性的概念,正在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能指”,而它的“所指”,绝不仅仅是固化的词条或单一的理论体系,它关涉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文化想象、个体意识等所有层面,因此,这种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先于现实的,它需要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不断地去阐释和充实。或者说,借用古人的话,需要“学而时习之”,这种总体性既需要以巩固和更新为目的的学习,更需要不断去实践。只有落实到最为细小的生产环节,理论概念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具有实际性的力量。

新时代诗歌需要重构现实主义

具体到诗歌领域而言,对“新时代”这一总体性的阐释和实践,需要重新理解、认识和建构我们的现实主义书写方式。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既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及其写作的方式和思想资源,更面向当下甚至未来的现实可能。比如,我们在当下的诗歌写作里,需要警惕对日常生活琐事或所谓“小确幸”的过度沉溺,而是应该鼓励一部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当然这种史诗必须是切实的、有现实基础的,而不是文字游戏。

在一个国家的庞大现实中,文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之物,它是形成民族整体性的最重要元素;在文学之中,诗歌也绝非有些人所说的弱势文体,恰恰相反,相比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他体裁,诗歌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它直接、深刻、高效、隽永,能够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获得读者、影响读者。因此,诗歌写作的现实主义重构,首先是要求诗人们真正关切自己身处的现实:不仅是身边的现实,更是远方的现实;不仅是个人的现实,更是群体的现实,不仅是当下的现实,更是未来的现实,不仅是日常的现实,更是理论的现实。

现实主义诗歌的现实感与现实

现实如此丰富,社会如此广博,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重构着力点到底在哪儿呢?这需要回到诗歌写作的本体上来,也就是:写什么,怎么写?尤其是新时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到底写什么,怎么写?我觉得,我们要写的并不是具体的现实事件,而是现实感。它是我们和现实之间的一个中间物,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脐带。而我们诗歌包括其他文体所做的,则是为其赋形,是让脐带发生效力,输送血脉和养分。不妨做一个比拟,现实在形态上是水,全部的水都由氢二氧一构成,但每一种水却各有其特性。因此,即便是同一片大海、同一个游泳池、同一杯清水,对不同的诗人来说所提供的现实感也是不同的。我们的触角,需要通过具体的现实事件,进入到人们内心对现实的感受、感觉、体验之中,我们要写他们的心中所想,而不是眼中所见。因为在本质上,诗歌是心灵史,而不是身体史。

现实是叙事,但现实感能同时容纳叙事、抒情和议论,因此,它不单纯是时下流行的“接地气”“贴近肉身”“个人性”等写作,它还应该包含有对百年新诗的传统的吸纳、对海外现代诗歌的借鉴。我们的现实感,必须基于今天所处时代的全部复杂、多变的现实而建立,我们的诗歌写作,必须勇于承担它命定的任务。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3. 探索“诗歌美育与思政教育”新模式: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4.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6.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田野诗班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9. 诗人吕煊想带着你游乡村——《乡村新物语》诗集分享会在西溪湿地举行
  10. 春天的隐喻与诗歌的情感——评《春天送你一首诗》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