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中的难度呈现 ——以《龙母三章(组诗)》为例

作者:陈泽亮   2019年11月21日 16:52      1222    收藏
诗歌创作中的难度呈现
——以《龙母三章(组诗)》为例
陈泽亮(安徽)

        在汗牛充栋的诗歌作品中,如何慧眼识辨出真正大家的压卷之作呢?
        在我看来,就是根据诗歌创作中的难度呈现。
        所谓难度呈现,指的就是诗歌创作中的表达方式。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表达方式一般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有我之境的表达;其二是无我之境的表达。
        有我之境的表达,指的是在诗中直接说出情感。
        这类诗歌属于丧失写作难度的表象诗,平淡无味,谁都能写。
        比如,某一微刊曾经发表过题为《乡村生活》一首诗:
       乡村生活

       秋风动了
       云揉了揉眼睛
       晨光被鸟鸣震碎

       风缠住炊烟  
       舞一曲红尘恋歌
       鸡犬相闻
       田间的那条小径
       漾满欢声笑语

       撒在竹叶上的露珠
       是雾幸福的眼泪
       稻谷飘香的梦想
       在晶莹的汗水中上岸

       那些鞠躬的镰刀
       满怀对大地的敬意
       一群八哥伫立在电线上
       看着我走过的身影
       沉默不语
                     
        这首诗就属于有我之境的丧失写作难度的表象诗。
        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诗中通过“红尘恋歌”“幸福的眼泪”“ 满怀对大地的敬意”直接说出,所以,意象用得再好,也只能是陪衬。
        这种有我之境的丧失写作难度说出诗意的作品,从文体上,作品属于抒情的初级阶段;从接受上,读者陷入封闭的被动承受;从认知上,作者偏离呈现的诗歌本质;从影响上,主体降低诗写的入门台阶。
        我认为,这样的诗作品,从定性上不能称其为真诗歌,只是一段分行文;这样的诗写者,从身份上不能称其为真诗人,只是一个诗好者。
        无我之境的表达,指的的是在诗中间接呈现情感。
        这类诗歌属于具备写作难度的意象诗,内涵丰厚,很少能写。
        比如,某一官网最近发表过题为《喊醒趴下的一场雨》一首诗:

        喊醒趴下的一场雨

        你的眼睛
        外面是镜子
        长出秋天
        里面是深井
        坠落石头的沉默

        从翻阅的远方
        退出,对着月亮
        喊醒趴下的一场雨

        夜收割星星
        伏在冬天上
        长大的山
        有唐朝的风

        当秋天老了
        隔着冬天的需要
        我们才能
        全部成熟

        这首诗就属于无我之境的表达。
        作者在诗中并没出现喜怒哀乐文字,作者的情感全部深埋于物象“镜子”“深井”“石头”、时象“秋天”“冬天”、气象“一场雨”“风”、景象“月亮”“星星”“山”四个意象群中。
        这种无我之境的具备写作难度呈现诗意的作品,从文体上,作品属于叙述的高级阶段;从接受上,读者处于开放的想像发挥;从认知上,作者接近呈现的诗歌本质;从影响上,主体提升诗写的入门台阶。
        我认为,这样的诗作品,从定性上才能称其为真诗歌;这样的诗写者,从身份上才能称其为真诗人。
        因此,要想真的走入诗界,要想真的成为诗人,就必须提升我们诗歌创作的难度呈现。
        如何提升我们诗歌创作的难度呈现呢?
        由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福建作家协会会员、亚洲凤凰诗社常务副社长、70后作家蔡晓芳创作的荣获中国首届南方诗歌节大赛一等奖的无我之境的组诗《龙母三章》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很好的研学版本。
        组诗《龙母三章》在诗歌创作的难度呈现方面有哪些可学之处呢?
        在我看来, 就是三个方面:一是诗写过程中眼的认知发现;二是诗写过程中心的生态构建;三是诗写过程中语的陌生表达。
        首先说诗写过程中眼的认知发现。
        一位大手笔的诗人在诗写过程中会用自己的眼捡拾许多常人看不出的认知发现。
        组诗《龙母三章》的认知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比如,第三章中的“没人在意一粒沙的始末/如果把它放进沙漠,或者放进眼眶/
两种不同的空间”表达的是诗人关于境遇的认知发现:虽然默默无闻存在,也要把控生命流程。
        又如,第一章中的“在龙母庙阅读母亲的章节,需要一场清霜”表达的是诗人关于关联的认知发现:要想到达一定高度,必须备好攀登之梯。
        再如,第一章中的“有时,炊烟比香火更接近神祇”表达的是诗人关于价值的认知发现:万事务必讲究实际,形式有时大于内容。
        还如,第三章中的“龙母庙。以母亲的名义轻轻地/捻亮体内的灯盏/内心临摹的脸谱,一再修正/有些偏离轨道的人”表达的是诗人关于职责的认知发现:既然重任承担在身,就要乐于耐心尽责。
        其次说诗写过程中心的生态构建。
        一位大手笔的诗人在诗写过程中会用自己的心找到许多常人悟不明的生态构建。
        组诗《龙母三章》的生态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层面:
        一如,第三章中的“凡是内心祈祷的声音,无论多远都能抵达”表达的是诗人的第一个生态之心:互动。即:内外同行,铁杵磨成针。
        二如,第三章中的“远方收回背景,我收回远方”表达的是诗人的第二个生态之心:平等。即:消除距离,心里更靠近。
        三如,第三章中的“能在纸上铺展多么大的辽阔,内心就能容纳多么大的宽恕”表达的是诗人的第三个生态之心:同心。即:视域放大,矛盾就变小。
        四如,第三章中的“世上有女人的地方,一定有童谣”表达的是诗人的第四个生态之心:和谐。即:万物相匹,构有序环境。
        五如,第三章中的“跪下,也是一种高度”表达的是诗人的第五个生态之心:真诚。即:保持本纯,敦厚善待人。
        最后说诗写过程中语的陌生表达。
        一位大手笔的诗人在诗写过程中会用自己的语创造许多常人理不清的陌生表达。
        组诗《龙母三章》的陌生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文字图像。
        文字图像指的是用文字创造出的图景。
        这种文字图像创造出的都是关系事物。
        比如,第一章中的“”虚构故乡的月光/一支蜡烛的亮度,在老屋的概念里会高过头顶的星星”中的“月光”“蜡烛”“老屋”“概念”“星星”等本来都是互不相联的,但这些词处于一个环境中,彼此就发生了联系。
        这种方法叫连缀法。
        二是文字行动。
        文字行动指的是对文字的陌生化拆解。
        组诗《龙母三章》多处用了陌生化的文字拆解。
        比如,第一章中的“智者。喜欢在水边淘洗思想的颗粒”中的“智者。”用的就是断裂法。本来,这里不应有句号的,但诗人却偏偏写了个句号。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阅历上显示写手的专业化;二是从心理上显示表达的陌生化。
        又如,第二章中的“土坡被神话加冕之后,就成了山”用的就是错接法。所谓错接法,就是打破词语常规搭配,创造新的衔接模式。这里的“加冕”本用于人,此处用在
“土坡”上,就属主体错接。
        再如,第二章中的“时间折叠成一把椅子”用的就是变形法。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具体的椅子。




龙母三章(组诗)
文/蔡晓芳

◎第一章

在德庆悦城镇水口,我目睹的不是雕像的高度,而是龙母矮下的肉身
有时,炊烟比香火更接近神祇
那些虔诚朝拜的人们,借一方图腾返回自己的初心
龙母摘下头冠,母亲解下围裙
她们眼眶里面的泪水都源自同一条河流

远方收回背景,我收回远方
暮色轻浅,母亲与雕像在光影里合二为一
——凡是内心祈祷的声音,无论多远都能抵达

智者。喜欢在水边淘洗思想的颗粒
也许在最低处,更容易遇见自己的内心
跪下,也是一种高度
在龙母庙阅读母亲的章节,需要一场清霜
虚构故乡的月光
一支蜡烛的亮度,在老屋的概念里会高过头顶的星星

轻轻地喊一声娘,阳坡上的草叶就绿了
一种叫做知母的被子植物伸出枝枝蔓蔓倾听
所有的事物,都拥有一个宿命的原乡
他们本来的样子,一定很朴素
如果需要返回一封家书的手迹,最好以母亲的名义
落款写上我的乳名,并摁上指纹

◎第二章

土坡被神话加冕之后,就成了山
能在纸上铺展多么大的辽阔,内心就能容纳多么大的宽恕
在德庆,我以龙的传人身份去寻根问祖
似乎暗合了一枚卵孵化的深意

龙母庙。更接近坊间的屋檐
世上有女人的地方,一定有童谣
此时,肯定有一个人在故乡扳着手指
数着数着,星星就多了
夜幕框进一窗烟火,只要在母亲的怀里就是摇篮
世上总有那么一支曲子,是用母语清唱的
听着听着,整个世界开始睡熟

当灯火深入,我更倾向于夜的平静
更倾向于龙母庙上空的祥和
那些看似遥远的事物,被一炷香喊醒
时间折叠成一把椅子
转过身,另一个母亲缓缓地坐下

那些行走的路,用黑陶的土语喊出瓷质的回声
鸟巢安静,羽毛落下一身的轻
琉璃瓦上匍匐的尘埃,不停拍打着偈语
仿佛在暗示朝圣者,每一位母亲都是龙母的化身

◎第三章

黑夜,火苗借了佛的点化
石牌坊站成一个背影,月光撒下满地经文
龙母庙。以母亲的名义轻轻地捻亮体内的灯盏
内心临摹的脸谱,一再修正
有些偏离轨道的人,在途中与自己走散
土地,反反复复地接纳根须的叩问
画面拉近。有一个人用骨头把铁锈擦亮
在迷途中,我意外地遇到了自己

没人在意一粒沙的始末
如果把它放进沙漠,或者放进眼眶
两种不同的空间

总是和思想者对峙极夜的长度
除去倒影池里的水,时间只剩下一具骸骨
寂静更加寂静。这巨大的宣纸
却无法写下母爱这两个字

静下来,让所有的喧嚣都静下来
掌心朝上,如一片片叶子接受阳光的奶汁
有风吹弯浮世三千意象
远方落下布景,谁从寒冷的月光里
抽出针线,把夜缝补成一件旧棉衣


作家简介:蔡晓芳, 原名蔡雪芳,70后,福建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凤凰诗社亚洲总社常务副社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美国版)《诗选刊》《星星诗刊》《读者报》《山东诗人》《北方文学》《泉州文学》,新加坡、韩国、新西兰、美国、西班牙等国报刊,及各网络平台。作品多次获奖,入选多种诗歌年选,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韩文、西班牙文等。著有诗集《等一场雪》。


诗评人:陈泽亮,中共党员,安徽淮南人,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 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山东诗歌》《长江诗歌》美国《海华都市报》等网站、杂志、报纸、平台等发表诗歌三百多首、 诗评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篇、散文评论一篇、小说评论二篇。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