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诗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访诗人周良沛

作者:文艺报   2019年04月29日 09:07  温星    627    收藏

阳春三月,春城昆明格外温暖。86岁高龄的周良沛斜靠在窗前的沙发上,眯缝着眼,阳光爬上了他沧桑的皱纹和斑白的鬓角。一只花猫温柔地伏在他腿上,陪伴着自己的主人,共享着午后悠闲的时光。

周良沛,一位绝不该被忽视的诗坛老人。早年一直担任中国作协《诗刊》社编委,甘为诗坛背后“提灯人”,年轻时代是富有影响的诗人,中年以后,则一直“顽固而又敢言”地坚持诗歌批评和编辑工作。由于早年患病,腿脚不便,他不再参与云南的任何文学活动。

然而,他却将整个中国百年诗歌藏于胸中,凭一己之力,潜心5年,选编着一大套共六册《中国百年新诗选》。750余位诗人、1568首诗,在他看来,每一位、每一首,皆是新诗百年不可或缺的印记与历史。


以诗歌作为自己的信仰


初次登门拜访的午后,周良沛佝偻着腰身出门,于电梯口迎候。我诚惶诚恐,深感不安。进入书房,但见书籍与各类生活物品杂陈,颇为凌乱。年轻的保姆做完饭后,就出门消遣去了。因为周老十分宽容,又一直觉得自己没问题,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

电脑屏幕上,一个分行的文档正开着——周老正在对《中国百年新诗选》做最后的校对工作。这让我很是不解:2017年6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主办的“新诗的道路——中国新诗百年”研讨会上,这套作品即已对外发布,并同时公布了系列书影,为何近两年后依然还停留于校对环节?原来,由于担心市场销路,早就编辑完成的这套书,一直并未投入印刷。周良沛说,这套书成本大约100万元,听说现在已经预售了许多,相关方面已进账近200万元,所以,才终于打算开机印刷。

第二次拜访已入夜,依然是佝偻的身影,候于电梯口。时隔仅三周,周良沛的精神头有所减弱,寥寥几句,便伴随明显的喘息。重又叨扰,是因我又淘到周良沛的几部旧作来请求签名,顺便想再请他补充一些给当代诗歌的希望、寄语。

“诗歌应该成为文化大国文化自信的核心,在我华夏泱泱诗国,这还需要我来说吗?这是个一目了然的问题,却也是个越说越难的问题。”

对于他而言,诗歌就是他的信仰。信仰对于一个创作者是十分重要的。

1933年,周良沛出生于江西井冈山地区的永新。童年便与父母离散,抗战时沦为难童,流浪四方。内战后寄寓于教堂孤儿群体,在宗教氛围浓郁的地方,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

那个战乱年代,宗教却也无法成为任何人的庇护所。“教会学校被砸了,我要找地方吃饭,所以就入伍了,随着横渡长江的大军南下。那时,我真没啥崇高的理想。”

剿匪、戍边、修路……无疑,是颠沛苦难的人生,催生了他的文字。19岁起,这些文字就陆续发表于《文艺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也正因为如此,他得以进入部队文化部门,开启了令其执念终身的编辑事业。

经过藏区近两年的锻炼,周良沛得以调回昆明,在昆明军区政治部任创作员。1957年,他出版诗集处女作《枫叶集》,其早期诗风深受惠特曼《草叶集》影响。一年后,因为发表纪念惠特曼的诗,他被错划为右派,正待展翅翱翔的青春年华,却在劳改和牢狱中整整消耗了20年。然而,祸兮福兮,人生难测。关押的“牢房”竟变成了堆积四面八方收缴“禁书”的仓库,周良沛喜不自胜,废寝忘食,饕餮嚼之。或许,这就是抱持信仰所带来的好运,冥冥中似有天定!


“讲真话”的姿态始终如一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特殊年代饱受禁锢的人们纷纷走了出来,而诗人们受伤、扭曲的心灵亦随之挣脱藩篱,从长久的失语与缺席中跃出,开始以分行文字的形式,表达着自我与时代。

那是一个几乎全民写诗的时代。作为诗人的周良沛,就此复活;但客观而言,若论形成重大影响的作品,诗人周良沛无疑是有些苍白的。作为诗歌批评家的周良沛,则渐渐锋芒毕露,且一路行来,步步铿锵。

整个80年代,周良沛依然写诗,陆续出版《红豆集》《雪兆集》《雨窗集》等诗集。但劫后重生的他,决定逐渐将写作重心调整为诗歌批评。

多年后,中国诗坛乃有定评:周良沛的诗论比诗歌好,周良沛的为人又比诗论还好。

所谓“为人好”,在周良沛看来,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便是“讲真话”,此三字在文学批评界最为可贵。他陆续出版的《神鬼之间》《良知与狗食》《无奈与沉默》《诗歌之敌》等诗歌批评集中,“讲真话”的姿态始终如一。

《良知与狗食》封面上,周良沛如是写道:“若是真话讲来不易,谎言只是自辱自欺;嬉笑怒骂,气势张扬,未必是前锋的进击;世风不古,人欲横流,横眉冷对,伐毛清髓;流行谎言、套话时,讲真话就是霹雳;良善受欺,公理受屈,不平就是匕首。”这有些犀利得不太像寻常文本的诗歌评论或诗歌批评,但长此以往,“骂”人无悔,诲人不倦,怎能不招人猜忌与怨恨?

与我说起这个话题时,愈是老来沉稳的周良沛早已一切淡然。老人听力不太好了,但坚持不戴助听器,语速很慢,但思维清晰。

“不管怎样,还是要讲真话,因为历史需要真相。”周良沛表示。


真实记录中国新诗发展历程


关于真相,很自然我们就谈到了《丁玲传》。这部厚达800多页的传记写作手法独特,一时颇受文坛关注,有人视之为传记文学经典。书中,周良沛援引了大量各种关于丁玲的文献、史料,因在篇幅上占比较大而遭受质疑,他所持的一些观点也引发了争议。

对于这部1993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传记,周良沛本人极为珍视,该书当年也被出版方纳入“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与林志浩的《鲁迅传》、钱理群的《周作人传》等重点作品并列。但亦如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冯至评传》(重庆出版社,2001年),在首版首次印刷后,便一直未能再印或再版。“也许是因为书中涉及许多历史问题。”显然,于此,他不无遗憾。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如果做一个大致划分,我认为:青年时期的周良沛主要是诗人,中年时他偏重诗歌理论研究和批评写作,而步入晚年后,他则更多是“隐身”在诗坛的背面,致力于为中国新诗做一些系统的梳理,编辑出版了诸多现代大诗人的作品,如《中国新诗库》中的《俞平伯卷》《戴望舒卷》《臧克家卷》《冯至卷》等十余卷,不可谓不厚重。

而最近这五六年,他越来越有限的精力,几乎都扑在了这套堪称集大成、总结性的《中国百年新诗选》上。其实,向中国新诗致敬的各种选本不在少数。但在周良沛看来,这些选本的个人偏好和个人审美都颇为明显,无法用来准确记录和反映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所以,我不是选所谓的精品,我是作为新诗百年过程的记录来选编。这些作品,要能看出新诗百年的每个发展阶段。这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周良沛说。

放眼当下中国诗坛,耄耋之年仍放不下诗歌的,周良沛便是其中之一。70多年的诗龄,也让他亲历、见证了百年新诗大部分的激情或惨淡岁月。“俞平伯、冯至、艾青、田间,等等,从小我都很熟悉,他们都给过我或多或少的影响。当下的有些诗人跟我私交也不错。因此,这个百年选由我来选,是合适的。”

至于选编的标准,自然要回到每个作品当时的历史语境里去考量。周良沛依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当他读到闻捷情诗时的兴奋。因为那个时代是不敢谈论爱情的,文学里也不敢表达,所以闻捷的情诗恰恰符合了那个时代的需求。“如今看来,诗中也有许多缺点。”但这样的作品,周良沛也毫不犹豫地选入了《中国百年新诗选》,因为“这就是历史”。

各个历史阶段主要的代表作品,大多数皆在周良沛胸中。但要遴选出在网络传播方式迅捷的当下的作品,于他却是很大的麻烦。因为他不会上网,写稿校稿都是用汉王笔输入,因此也就更不可能去网络上大量检索和查找。“这一部分,我只能从别人的选本中再选。至于具体参考了哪些选本,我都记不太清了。”


坚守内心的宽容与包容


对于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记忆有所衰退再正常不过。当我小心翼翼、却多次追问他究竟收养了几个孩子时,周老的回答显出难掩的沧桑与疲惫,“这个,我也没法说清楚,实在说不清楚。”当然,更可能地,是因为他不愿谈及自己的生活,“那跟诗歌无关”。

是的,他的“孙子们”全都与诗无关。如果不是正巧遇上其中一位来探望老人,我的提问与探究,是不敢去触及这个“敏感”区域的。这些年来,为数不多关于他的所有媒体报道中,全都回避了他的情感经历和家人。

“没结婚,我也可以收养嘛。不过,也不算收养,就是帮帮他们……没啥好透露的。”言及此,老人眼里闪烁出一种尤为深情的光,主动说起了另外一个、而非当天前来探望的孩子:“34岁,在边防部队服役,当年考大学时差7分,本来是可以享受孤儿加分政策的。”“每年一两次吧,他偶尔回来看看我,我就特别开心。这些孩子们呀,都不喜欢文科,在文学上都没天赋,这也有点遗憾吧。”

为了获取一个相对仰视的拍摄角度,我抱着相机,坐在老人沙发面前的地板上。那只大花猫从我身边跃过,趴在主人大腿上。本文开头白描的那幅温暖温馨的画面,瞬即于我眼前定格。另外还有一只小黄狗,则并不黏人,自己在旁边晒着太阳。

差不多同时期的那些诗人、那些老友,多数皆已远去。周良沛依然在着,依然茕茕孑立。他的生活里,他的身边,这些年日夜相伴、不离不弃的,惟有小闹与小黄。

小闹代表自己,也代表自己原来的主人。

韦丘,诗人,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2012年那个最后的日子,周良沛步履蹒跚,去广东送别这位长自己十岁的知交好友。事了,家人欲将与韦丘相伴多年的猫咪小闹送人。他极为伤感,便将其带回了昆明家中。

岁月流逝,这样一位“历史老人”,曾经的锋芒愈加内敛,惯看秋月春风、世间种种。但是,却也反而更加执念于另一些自己一直所看重的事物。

他想起老友邵燕祥。老哥俩各自还有本评论集,在一家大出版社出版,他的那本还好,老友的这本实在犀利,被要求删掉许多内容。“我们都希望别人对我们更加宽容和包容,我们也更加宽容和包容别人吧。”他若有所思。然而,对于诗歌,周良沛似乎依然有些斤斤计较,依然难以宽容与包容。

自己晚年时光全力以赴献礼新诗百年的《中国百年新诗选》,竟然编好并发布消息两年多都还没能上市,于周良沛而言是始料未及的。这或许就是他目前最大的一份执念。以至于当策划人表示终于可以考虑投入印刷时,他又第无数次地翻出书稿来,告诉自己必须再校对最后一次。

“我的生命和时间可能都没多少了,必须抓紧。我很充实,每天都忙到12点多呢。”

说这话的时候,窗外溜进来的阳光,在周老的脸庞上跳跃着,光影倏忽,神情睿智。他的语速舒缓、沉稳,似乎无喜,更无悲。


(作者系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3.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张晓雪:在沉默中发酵的长歌
  6. 作为一种文体的“诗人散文”——谈谈“诗人散文”丛书
  7.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超侠:酿山
  10. “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在开封举办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