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远方带回众多颜色

作者: 2019年04月15日09:39 浏览:646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赶到德令哈,夜已无声
黑暗笼罩远处的山脉和戈壁
我们在一家清真面馆大声朗诵诗歌
司机默默饮酒,饮下一天的行程
他们的面庞风霜凝结

大片的雪和森林覆盖鸟兽的足迹
白色的呼吸从屋檐落下
灯笼挂在木梁上,是仅有的红
这里是雪乡,我不远千里来此
遁一片茫茫,照亮身体里沉默的河

在木栏围场,一群湖泊从天空降临
这天空庞大,高高的蓝,孤单的蓝
俯视人间的花、酒、连绵的草木
我经过这里,太阳、月亮、星星
经过这里,人们以此为众多湖泊命名

去敦煌的路上,要与沙漠相遇
那年老月深的黄铺在眼前
让尘世的恐惧不值一提
必须要从人类的血管里抽出一瓶烈酒
敬那一轮盛大的月,它清澈,看天圆地阔

走过的地方大于我,我总要适时归来
带回众多颜色,这颜色巨大
会在我的一生中停留,看我长出白发
也会在我成为困兽之时
说出活下去的秘密



点评

关于德令哈,在我的印象里,是因为诗人海子那首令人伤感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还有歌手刀郎的那曲充满苍凉和伤悲意味的《德令哈一夜》。然而,对于到过德令哈的诗人来说,他们的写作冲动就会带上地域元素的“联合幻觉”。就拿《我从远方带回众多颜色》这首诗来说,诗人摒弃了游历诗大都局限于描述性的视觉意象的弊端,没有一味地在“像”与“不像”之间纠缠,而是将德令哈的自然属性、人的属性、社会的属性糅合在一起,并把德令哈不仅仅作为游历的视觉意象,而是把它作为一个造化异象与心理事件互为交错的“精神生态”,比如,“大片的雪和森林覆盖鸟兽的足迹/白色的呼吸从屋檐落下/灯笼挂在木梁上,是仅有的红/这里是雪乡,我不远千里来此/遁一片茫茫,照亮身体里沉默的河”“必须要从人类的血管里抽出一瓶烈酒/敬那一轮盛大的月,它清澈,看天圆地阔”。在这里,与德令哈有关的踪迹,不再是一种图象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是“从人类的血管里抽出一瓶烈酒/敬那一轮盛大的月”,是德令哈各种根本不同的“物象”的有效联络。于是,德令哈“大于我”“我总要适时归来/带回众多颜色”。至此,德令哈已由感念到精神的漫溢,让人联想到在生活之外另一个维度空间的“牵引”与“召唤”,这是“在我成为困兽之时/说出活下去的秘密”,也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可以说,《我从远方带回众多颜色》正好应合了德令哈的“联合幻觉”,我看重的也正是这种“联合幻觉”里的关于德令哈的“原生状态和生命气息”,看重的是这首诗在物我之间直接的、原始的能动反应,是那种热腾腾刚蒸出来的语言,读来神气十足,富于音乐性,像一场豪雨一气呵成,而不是继继续续,零零散散的“叙说”。当然,像德令哈这样具备“地域元素”的诗歌,如何让这个“地域元素”更深地烙上“精神生态”的痕迹,仅仅将德令哈拟人化,给德令哈以时空,是远远不够的。的确,一个有血有肉的“德令哈”,需要诗人重新去赋予,去命名,去妆扮,去设定。因而,要想看到一个丰富的、有欲望的、有动机的、有感情的德令哈“时间态”,就必需走生存路线和生命路线,在海子和刀郎之外,不再局限于德令哈冷寂、微明、幽深的语境,这样才能在读者的内心深处形成心理意义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特邀点评:卢辉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程继龙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李云 李之平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每日好诗创作谈”约稿启事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