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道之《诗之类别》《诗之手法》

作者:鱼窥荷   2019年03月27日 10:12      605    收藏
诗之类别
    诗之类别有四:一曰句之别,二曰体制之别,三曰内容之别,四曰风格派系之别;类别之中各存逻辑,各有春秋,各领风骚。
    句之别:《诗经》出而四言兴,一变楚辞七言兴,二变乐府五言兴,三变隋唐绝律兴,四变词曲杂言兴,五变新诗白话兴。
    体制之别:有风体、雅体、颂体、骚体、乐府体、柏梁体、建安体、永明体、太康体、宫体、骈体、齐梁体、玉台体、香奁体、西昆体、近体、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宗派体、词体、曲体、自由体、散文体、现代体、新体、民歌等。
    内容之别:有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悼亡诗、讽喻诗、禅诗、玄诗、爱国诗、哲理诗、科学诗、思乡诗、闺怨诗、羁旅诗、战争诗、打油诗、爱情诗、励志诗、友情诗、思念诗、赞美诗等。
    风格派系之别:有浪漫派、山水田园派、现实派、边塞派、公安竟陵派、汉魏六朝派、江西派、豪放派、花间派、婉约派、格律派、神韵派、桐城派、虞山派、建安派、怪诞派、易心派、尝试派、人生派、七月派、朦胧派、新月派、湖畔派、九叶派、意象派、韵脚派等。
    诗之类别之兴衰取决于时势,亦乃诗之内部发展之道也。
诗之手法
    诗之手法有二,一曰表现,二曰写作。手法乃诗之骨也,与诗者之天性、兴趣聚于一身,与诗性、诗情、诗意、诗境、诗韵紧密相关,可谓诗道之经脉也。诗之成败此为一要。
    表现:表现手法乃诗者因悟而出之性也,借景、物、情融于心,参意、境、韵道于句,手法诸多,形式不一,表现各异,可单用,可混用,全在诗者布局设计之中。
    一、赋比兴:传统手法,经典永恒。赋,陈叙也;如《诗经 伐檀》,“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比,对、喻也;如李绅《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兴,言外兴内也;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二、互文:看似说二,实则说一。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三、用典:古典聚蕴,更上一层。如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四、联想:重于联,止于想,造于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想象:以实为基础,经思维加工,创观念之新。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六、象征:联系本体,象征实质。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七、照应:前呼后应,有问必答。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八、衬托:想象万千,正反皆可。如催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九、双关:兼明二物,一语中的。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太阳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反复:强调之意,印象深刻。如刘希夷《有所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十一、夸张:大胆表达,想象合理。如李白《秋浦歌》,“白发愁三千,缘愁似个长”。
    十二、借代:一半抽象,一半具体。如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十三、对仗:两两相对,更具佳韵。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十四、点染:一个突破,一个包抄。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十五、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十六、扬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诗之摇曳,难离扬抑。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十七、疏密:细描渲染,传神勾勒。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十八、虚实: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如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十九、动静:缥缈如云,行云流水。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十、浓淡:有轻有重,绚丽逍遥。如白朴《天净沙 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廿一、雅俗: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如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廿二、巧拙:别具一格,耐人寻味。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廿三、曲直:或含蓄,或率明,都让人酣畅淋漓。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廿四、隐显:不便明言,闪烁其词。如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廿五、离合:似断实续,摇曳多姿,若即若离,一脉相承。如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廿六、直抒胸臆:大意抒情,直吐胸怀。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廿七、托物言志:寄寓,明心。如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廿八、借景抒情:支配感情,情文并茂。如僧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廿九、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作:写作手法乃诗者因性而出之句也,假天性、兴趣之余发内容、风格之文言,使心中性、情、意、境、韵皆无限化,灵魂敢于出入生死,悟性同万物共生长,情景于外,逻辑于内,道乎其中,缥缈传神,自出风格。固诗者,当忌俗,尚美学,酿天性,抒真情,悟意韵,参境界,成高格是也。
    一、学诗当有方法,当从源流起,学贯古今。而后重读唐诗,深研宋词,细究乐府和元曲,毕而见《诗经》,尤是大师者之作。长而见美,终而见道。
    二、诗有七俗,一曰字俗,二曰句俗,三曰格俗,四曰内容俗,五曰意俗,六曰韵俗、七曰题俗。
    三、忌俗如求学,非一日之成,人且应当行,终而见本色。
    四、字句窥骨骼,格内观容貌,意韵显精神,故人如诗也。
    五、选字当准,用字当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单一个“春”字,养活了全诗。
    六、首句如出场,贵在举止间。连句如流水,情意似江海。佳句如惊鸿,宛若真游龙。尾句如纵横,收放皆自由。句中不留闲字,则句句生辉。
    七、造句当圆,成句当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简似白话,连而成道,参而觉省,悟之入神。
    八、长诗难于律诗,律诗难于绝句,绝句难于古体。五言难于七言,七言难于杂言,杂言难于白话。
    九、格式忌于形式,切忌墨守古制,最忌组词造格。
    十、内容要大胆,不必拘泥于表面。理事要放开,不必禁锢于常态。行文要自然,不必刻意于编排。写情要真善美,不必藩篱于现实。
    十一、内容贵饱满,切忌华而不实;表达贵洒脱,最忌矫揉造作;写作贵天性,尤忌东施效颦。
    十二、意在气象,生于性,表于情,流于韵,拈出则出意境,高格自入境界。  
    十三、意之所在,源于天性,多于兴趣。故而天性者自然,兴趣者吟咏。兴趣者学至极致亦有天性之妙,二者之别难以区分,皆可谓大诗人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性也。“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兴趣也。
   十四、意忌肤浅、境忌虚离,故学诗当重写意、悟宏境。初学时囫囵吞枣,简之又简;而后知行路难,难而又难;得道后大彻大悟,纵横宇宙。
   十五、押韵不必刻意,用韵须当善美,对韵好可得,好韵好难得。韵入性、情、意、境,则诗自然风流。
    十六、诗本无题,无题则诗活,有题则难活。题本无意,意在内容,重在情境,沁人心脾,和韵而出,心神共鸣。今诗有题目,如人有姓名,易识也。
    十七、诗当尚美。诗浪漫,则人浪漫,一如李白是也;诗豪放,则人豪放,一如苏轼是也;诗婉约,则人婉约,一如李清照是也;诗俊秀,则人俊秀,一如温庭筠是也;诗多情,则人多情,一如柳永是也;诗清逸,则人清逸,一如陶渊明是也;诗傲骨,则人傲骨,一如曹植是也。凡所众美,皆由性情。观其诗可窥其颜,悟其意可感其心,参其道可与其同行。
    十八、学诗有二:一曰天性,二曰兴趣。天性弗强,虽成犹败。兴趣弗浓,虽美犹俗。学诗能解此,始可语诗也。
    十九、人之心性,物使之然也。物动则心动,心动于情而成于诗。诗之理论,重在悟性,犹如禅意,顿之则大乘。道之所在,“情”、“境”“韵”之所在,唯因人之性情而有别。一如行脚僧,领会不了风月的温度与胭脂的香味,更打不着蛇的七寸。
    廿十、诗之境状,不即不离,不必争是非,意境自出格局,性使之然也。
    廿一、看诗、作诗、品诗,数如沧海,可评诗也。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