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艺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作者:从余东风   2018年09月04日 13:29      1199    收藏
艺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一简评冯金斌老师的诗歌三首
作者:徐东风
  
  认识冯金斌老师是在《西部作家论坛》,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时的我,对于诗歌的认识非常浅显,只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文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对于我来说叫“诗歌”,其实,根本不讲就什么章法,更谈不上什么“意境”“物象”“意绪”等等,可当我读到冯金斌老师的作品时,眼前为之一亮。冯老师的作品每篇都拜读,从中学到不少诗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使我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近期读到冯老师几首诗作,感慨之余,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有人说“写诗是沉思的生活”,在沉思中写诗,在感悟中写诗,写出来的诗歌才有厚重感,才能体现生活的底色,每次拜读冯老师的诗歌,都有一种不能释怀的感觉,总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其严密的思维,饱满圆润的布局,词语运用的灵动性,以及抽象而又不乏具象微妙表达,对内心情感的渲染和释放,都能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诠释通过精致而灵动的用词的托举来表达出来,并以此来追求生活的本真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向往。
  冯老师的诗歌,既有古典诗词的玄妙幽深,又有现代语言的直白和质朴,既有现代生活的感悟和感慨,又有对某种事物和现象的暗示和揭露,其诗作的艺术特点具有精致、精美,灵动,语调舒缓,气韵沉凝的风格,内敛又不乏细微的豪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是当代诗坛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代诗的写作要以内心的真情的流露为基础,并要有一种力量为依托,以古诗词写作的基本要素为托举,用现代化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

  一、《看尽大千》
  
  卑微爱上了我,诗性在凡俗里礼敬。
  多少低吟多少浅唱,载进乡愁的
  沃野。动词缓慢,文字爱上了那些年
  和拥挤的人世间,臆想托举了世界。
  以风景看尽了大千,是那些空旷
  碰撞呼唤,光亮爱上了我。所有的
  风烟飘散了,散成蔓延的一条路。
  当他乡徒留暗香,转身已是万世苍茫。
  用流星捻成命运,像万代的烛火。
  渴望念及我,满溢的时光被谁叙述?
  一寸一寸的孤独,早就化为归途。
  走出淡泊,过往的云海都消失于酒里,
  一杯杯旧事,虚掩桃花的一知己。
  当薄日爱上了我,用空虚的老还乡,
  掉下一个人的花飞霞落。一语成禅语,
  日子跪了下来。替爱执念,掸去
  尘埃之薄,以内心嫣然替红尘拯救我。

  冯老师的《看尽大千》这首诗歌,不管从架构上还是语言上都极具特色,这首诗歌读后令人唏嘘,如饮醇綿老酒,余味无穷。(动词缓慢\文字爱上了\那些年和拥挤的人世间\臆想托举了世界\以风景看尽了大千\是那些空旷碰撞呼唤\光亮爱上了我。)该诗的写作就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在整体架构和意绪上,顺应现实生活的足迹,又巧妙嫁接古诗词的意象,蕴含的情感贯穿整体结构的延伸,突出了整体诗歌的形体感受,物象与具象的融合,(用流星捻成命运\像万代的烛火\渴望念及我\满溢的时光被谁叙述\一寸一寸的孤独\早就化为归途。)现实和梦想的交替出现,已基本融入自我的意识之中和自我陶醉的状态之内,正是这种朦胧不清的轮回交替,让诗者跟着人之本性的轨迹自由向前,来凸显诗歌之外的真实的自我。(一语成禅语\日子跪了下来\替爱执念\掸去尘埃之薄\以内心嫣然替红尘拯救我)
  与其《看尽大千》,不如《看破红尘》,通读冯老师的作品,已经被冯老师的情感和内心丰富的阅历所触动,是什么境遇才让诗人“看破大千”,才会有那么洒脱和淡泊的情怀?在这里,诗人留给人们的疑问一次次延伸,诗人内心沉凝的心景和复杂的情感流淌于大千世界,而此时,诗人只好将这心境寄托于“薄日”“桃花”以及“花飞霞落”来映衬心中的寂寞和平静。这种物象交替的手法,很好的渲染了诗意和意绪,从而,让一颗浮躁的心在淡泊中沉落、宁静。
  冯老师的诗作从未离开家乡的泥土,无论在写作手法和技巧还是在语言的把控上,都可谓是上层之作。在诗坛上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写作模式,这也许与诗人的职业和生活习惯有关系,初中毕业的他,农耕之余,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对古典诗词理解和写法驾轻就熟,再加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习惯,使得冯老师的作品极具生活气息,这样一位极具生活阅历的诗人,对于真、善、美的理解,应该是独特的,对于生活抑或爱情、家庭、社会的理解应该是透彻的。在这首《碰撞》的作品中不难看出。

  二、《碰撞》
  
  哪一些伤痕?听风做梦,一样退去
  俗人的微光。失去执著,多么琐碎
  涌来挣扎的幻影,连无用的痛苦,
  也陈旧。而我找到哪个孤独的自语?
  仿佛陷入黑白中的数日子,还在
  落草中喝茶,吹春风。不知道此生
  那次轰然是什么?一怀诗与愁绪,
  是否打开赶路的命?漏出梦幻色彩,
  掩去一个人的迷路和过去的呓语。
  用夜半的流星打碎梦和隔空的妄想。
  逝去的时光也化不了爱,替自己,
  寻找心愿。当烟色涣散,我的文字
  会吹出春风,像绿的那些扶荒原。
  擅于心开枝散叶,也是辽阔的乡野。
  递上那些年过感悟,包括那孤独
  和灵性的长夜。这比碰撞命运
  还要伤感,一次次,连光亮也模糊。

   这首诗作从诗的气韵上看,应该是一气呵成,温婉的诗句,沉凝得意绪,精致的语言,使得作品熠熠生辉。
   这首诗歌通读起来略带缠绵和纠结不清的情怀,诗人是在一种什么境遇下写出来的?(哪一些伤痕?听风做梦\一样退去\俗人的微光\失去执著\多么琐碎\涌来挣扎的幻影\连无用的痛苦\也陈旧\而我\找到哪个孤独的自语\)。
       这首诗歌里不难看出诗意和灵感沿着感情的曲线延伸,情感内敛,而又不乏开阔,又沿这根曲线一直延伸,将诗意灵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进行归纳,让作品把读者带入忘我的境地,在读诗的过程中读者已经成为诗歌里的主要角色,和诗人一同去感悟、去体会这种心境。
      诗作富有弹性的张力语言,与虚实交错中彰显生活的原貌,看似纷乱实则铺陈有序。
      冯老师的这首诗作应是精心布设,刻意把控,融入自然流淌的情感之泉,再加上对文字熟练地驾驭一挥而就的。见景生情,是文人墨客的职业习性,将每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精心琢磨,又细心加工,作品应运而生。但这些都需要驾轻就熟的高超技法,在反复打磨之后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作品才有生命力。    
       一位网络评论家曾经说过:“灵感的语言一定是在自身水平之上的超越,固有的场景接收外在的灵知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正是诗人对物象的某种默契与共识,前提需要我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对灵魂的尊重方可达到的效果。”

三、《小令一阙》
  
       负累虚度,那些清浅。千山万水,
       已成了满庭芳。而一帘旧梦,
       也成了一首诗的韵脚,仿佛我
       逃不出爱和深情,一次次跌入在
       相濡以沫之中。以夕阳烟火,
       走成流年。以花开风尘活成岁月。
       那些斑驳是另一个红尘,撞上
       诗歌,就撞上了百年一遇的情事:
       一次次旖旎光阴的绝唱与梦境。
       柔嫩香软叩响节气,这个六月的
       青荷,含烟撑开一湖的轻愁。
       用苦掏出莲心,这秋水也荡不出
       凉凉的倒影。扶晚风,也抚琴,
       怎样让月光把我藕断丝连的爱情
       缝补?像旧梦被撕扯。而曲风
       浩劫青山绿水,而那呢喃的牧笛
       找不到村外的小调。喊疼碾过
       花事,这三生桃色已是千疮百孔。
       一开一合,空了内心的烟火。
       当红颜褪尽,依然从梦呓中拾起
       诗句,拈出小令一阙,一阙,
       半生半世讨生活,突然好词成灾!

       这首诗歌写的是韵味无穷。
       整首诗中,诗人采撷一系列自然物象和精美词语,抒发对生活的慨叹,感慨生命旅程中的情和爱,将人生旅途的惬意和寂寞,用诗意的语言和七彩之色淡妆素抹,并用舒缓、平和的语调,以一气呵成的书写方式,将一生的蹉跎和对生命、爱情、生活的感悟巧妙融合(负累虚度\那些清浅\千山万水\已成了满庭芳\而一帘旧梦\也成了一首诗的韵脚\仿佛我逃不出爱和深情\一次次跌入在相濡以沫之中),以执着的信念和每一个踏实的足迹,铺开岁月磨练的过程,以无悔无怨的磊落姿态(当红颜褪尽\依然从梦呓中拾起诗句\拈出小令一阙\一阙\半生半世讨生活\突然好词成灾),展示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憧憬。
       冯老师的诗歌在网刊上经常看到,从他的诗歌中看到了诗歌的丰富性。每一首都是精心打造。他的诗歌是有生活气息的,从中还能抽出几根人性的筋骨。每次欣赏这些牵动心怀的诗,可以感受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去倾听内心对于生活的低吟浅唱!他的诗很温婉,书写很丰富,让我感到他是一位丹青高手,善于用一支画笔来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这些能牵动人心的诗歌就像一壶壶老酒,一杯杯茗茶,陶醉人、愉悦人。

四、拜月往生

       时令吐红,嫣然一叶醉心,画出了春光。
       风情,雨意,借酒抛洒清愁:一阙阙
       泪流满面,恍然让我在他乡异梦里老去。
       任记忆空了故居,仿佛也让时间老去。
       用晚云抚琴,用流霞披衣,相见不相见,
       一样散就散了。怎样用锦瑟花开咳出
       春华?还在光泽里眺望。一杯今夜满满,
       醉了月色,而许多梦依然没有醒来啊!
       拜月往生,为行者扫落星尘,那漫舒的
       叹吟,纵然是一曲无声,惆怅也暮矣!
       用灯笼拓开谁的艳史?仿佛也让人恻恻
       凄凄,也找不到故园。不知道最后的
       琴音要落向哪里?古老的冷月,塞满了
       谁的失望?纸上的气息还在颠沛流离,
       是否让我身处到那些莺声燕语或者琼楼
       玉宇之中。远处近处,一样拜月往生。

       读完第一句,不得不让你的思绪一往无前,风情、雨意融入情感世界里,让空白的心境顿感丰满,在红尘里演绎唯美之歌,曲终人散、潮起潮落让人感慨的同时有一种美好的心念所触疼。冯金斌老师的诗歌字字句句如串起的珍珠,承转自然,衔接微妙,一线串成,读来回味无穷,绕梁三日,醇厚绵长,诗歌的韵律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气息温暖,又跌宕起伏,自然流淌的情感之泉“从时令吐红”到“拜月往生”是对生活的慨叹,又是对生命过程的淬炼,诗歌意绪飞扬,内蕴醇厚,让人读之产生一种曼妙和释怀的感觉。

五、结语

       四首诗歌从写作手法上基本相同,从整体看形神兼备,浑厚饱满。无论是诗歌的整体布设还是诗歌内境的打磨上,以及内涵的拓展,都能体现诗人深层次的感悟。冯老师的诗歌情感的植入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内蕴深厚富有哲思。他能打破传统的现代诗的框子,无论语言还是手法都能大胆借用古诗词的精华,与现代诗歌的手法巧妙糅合,从灵感的迸发到情感的植入都是一次次超越。这也是他诗歌创作上的特点。
       但诗歌创作毕竟是以情感为主线,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处境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作品表现的主题不一样,再加上我们和作者都是隔屏相望,对作品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就不一样。但就冯老师的作品而言也并不是非常完美,不足就是有些诗语太过理性,这是文人雅客的共性,再就是有些语言过于生涩,好像有悖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不过,从这几首诗歌中不难看出冯老师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感慨是完美的、积极地,让读者得到心灵的启迪。
  冯老师的诗歌,语言灵动、温婉又不乏铿锵,气韵沉凝,结构饱满,诗意醇厚,物象与意象糅合和自然,诗歌具象托举意象,意绪清晰,诗语凝练精致,句意新颖,内景开阔而又不乏内敛,意境幽深,言简义丰,读后有绕梁三日之感。这是冯老师几首诗歌颇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