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广龙:有诗歌陪着我慢慢变老

作者:第广龙 花语   2017年05月24日 08:22  中国诗歌网    5519    收藏

第广龙写诗歌不是混某个行当,也不是操持某种手艺,不能想当然,完全依赖经验,也不要粗制滥造,“把一盒火柴一下子划光”。日久见人心,诗久见诗心。这颗心,一定是鲜活的,怦怦跳动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在万物面前做一个认真做作业的学生。


编者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诗歌在一定层面已经进入了当下精神生活的核心;同时,中国诗歌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让越来越多的实力诗人渗透到了中国诗歌网的各大板块。正值中国新诗走过百年之际,为了展示中国实力诗人的气质和风采,我们有了这次独家策划,对中国实力诗人进行系列访谈。


 点此查看 [ 往期精彩 ]

31-第广龙



第广龙(诗人主页)1963年生于甘肃平凉,现居西安。1981年,在《飞天》发表处女作《我最平常》,中国作协会员。1991年参加第九届“青春诗会”;甘肃诗歌八骏。入选《星星四十年诗选》、《当代诗经》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第广龙石油诗精选》、《水边妹子》、《祖国的高处》、《多声部》、《军舰鸟》、《彩色水鸟》、《骑自行车的人》、《第广龙的诗》;十部散文集:《感恩大地》、《走在吹风的路上》等。曾获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甘肃省第五届敦煌文学奖;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现代汉诗新世纪十年创作奖、中国报人散文奖、《大河》诗歌主编奖、首届林语堂散文奖、2014年获第四届郭沫若诗歌奖。曾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大会。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表彰大会,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第四届、第五届中韩作家会议。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石油作协副主席、西安作协副秘书长、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


访



1、花语:9年前,首先让我关注您的是我在西安工作期间,您送我的一本散文集,它细述了您青春时代的油田生活,文笔酣畅、幽默、写实,活灵活现地反映了火红年代油田的基层状态。记得我为此还给您发过一条短信,表达了我的钦佩之情。我想,一个人的诗歌成长历程必定与他的个人成长史息息相关。可否把我带向那遥远的年代,谈谈您从前的油田基层生活?它对您的诗歌写作有影响吗?

第广龙:人走的路,都是自己选的。不顺利,不得志,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我有不堪,可我不祈求怜悯,也不会自我放弃。我得到的是属于我的,我不能转让,得拿着。你提到的那本书,是我对我工作了6个年头的油田一线井队的一些人物的纪录。我还有一篇散文《我的第一次打工经历》,写的是我参加高考落榜,在家乡短期打工所受的挫折。那时候,我觉得我是个无能的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驿马关》写的是我在董志原上上技校的经历。前些日子,被收入到陇东学院编选的一本书里,又重读一次,竟然唏嘘了一阵,有些悲伤。而我真正到井队,穿上油工衣,整天在山里受苦,特别苦,我反而变得平静了,我接受了我的生活,我觉得这就是我应该有的,这就是我的现实。我就举一个例子,冬天上班时,我站井口旁负责缠旋绳,这样可以通过另一头机器上的猫头(类似于轴承)转动来打开油管的丝扣。经常的,混合着石油的水柱会冲出油管口,从高处落下,我不能躲开,任由浇淋到头上,流进衣领,流进身子。由于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我身体发出的热量,能把油水变成蒸汽,能让衣服变干,可随后而来的又一次油水的洗礼,我的身上,又都湿透了。从井口旁下来,冷风吹着,我的油工衣,结冰了,硬邦邦的,就像穿了一件盔甲,要拿棍子敲打,才能把冰壳敲掉。多亏那时候年轻,抵抗力强,一个班下来,就这么身子满是油水,又坐在接送上下班的大卡车的车槽子里,颠簸几个钟头,牙齿打嗑,浑身打颤,只是觉得瞌睡。回到野外队的营地,才能用肥皂洗,用洗衣粉洗,才能洗干净。换上衣服,钻进被窝,我就是最幸福的人。堪称奇迹,我竟然没有感冒,没有病倒。堪称奇迹,我竟然四肢完好,没有受伤。在野外队,不光我这样,大家都和我一样。我们自称自己为下苦人,的确不是夸张。可是,就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人性的流露是真实的,自己不能嫌弃自己,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口号那样的崇高,都是为了吃一口饭,只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照样有快乐,有排遣无聊和苦恼的办法。谁都知道安逸,享受,谁还不愿意清闲,自在。没办法,改变不了,那就阿Q,那就过一天是一天。世上就得有人过这样的日子,我是其中的一员。不过,人都有爱好,有业余生活,我就喜欢写作,喜欢写诗。在中学时,我就读叶赛宁,读戴望舒,就尝试写作,1981年,我就在《飞天》发表了处女作。到了井队,我没有变得勤奋,但我的写作没有停止。我的诗歌里,有我身在其中的生活,这是必须的,但不是刻意的,我甚至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浪漫一些,诗意一些,让我坐在大卡车上在山里奔波时,大脑不那么空虚。后来,我离开了井队,与我在写作上写出了一些成绩有一定关系,我不否认这个。这些年来,我通过不同文体,回顾着我的过往,也包括我在井队见识过的人和事。没有责任呀,良知呀什么的,就是我有这方面的体验,我按照我的想法,写出来,难受还是好受,我需要写出来。也谈不上怀旧或者寻根,我缺乏宏伟的志向,远大的目标。对于我来说,我写出来的意义,大于不写出来的意义。我的过往,无法修改,我的当下,写作就是一种担当。


9、1981年春节,和驿马技校同学合影

1981年春节,和驿马技校同学合影


2、花语:您参加过《诗刊》第九届“青春诗会”,算起来,参加时间比我早了18年,算是我的学长。当年的青春诗会是怎样的,现在这帮人,还有谁活跃在当下的诗坛?

第广龙:几年前,还有人问我,参加“青春诗会”,有没有诀窍。我知道所问的含义,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是一个基层的作者,在写作我喜欢的诗歌,写出来满意了就投稿,渴望得到认可,我庆幸我被选中了。我的作品,就是我的投名状。曾有一家刊物,约我写回顾“青春诗会”的文章,我写过我的感受,在文档里找没有找见,记得题目是《骑着毛驴上徐州》。我参加的那一届,在徐州举办,说起来谁最远,都认为我最远,其实不是,我开玩笑我是骑着毛驴来的。我生活了几十年的陇东,毛驴是当地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离不开的壮劳力。那一次,每天在一起讨论诗歌,批评是尖锐的,我受到了极大触动,也对自己的写作产生了怀疑,也促使我在写作的认知和方向上做出了调整。那一次我和耿翔在一间房子住,他写得好,大家都服气他,我也以他为榜样。如今我们同在一座城市,来往多,交流也多。刊发我们那一届“青春诗会”专辑的《诗刊》我没有,还是耿翔送给我一本。去年(2016年),雨田来西安,还和当年一样,还是那么简单活着的一个人,还是那样性。约上耿翔,我们一起聚会,看上去都老了。雨田一下巴大胡子,白胡子都增多了,能不老吗。耿翔和雨田依然在写作,我经常看到,一定会仔细阅读。一起过来的人,读作品,有一种亲切感。记得当年在徐州,诗会没有结束,雨田提前离开,我去车站送他,他说以后有作品发给我,我给你推荐,我竟然一次也没有利用他的关系,回头,我得要他的邮箱。阿来如今有大名气,那年诗会结束返回时,我,杨然,阿来坐同一班火车,没有座位,站着快到西安才有空座,我却要下车了,他们继续前行,朝着成都方向。上车前,我们都喝酒了,徐州矿务局自己生产的白酒,度数高,后劲大,那时人年轻,不怕酒,喝多了,肚子难受,头脑受罪,就后悔。过后想,这样的相聚,一辈子能有几次啊,难得在一起,也是有缘分,醉就醉吧,也挺值得的。那一届,还有许多人,孙学军,刘季,李浔......都是我喜欢的人,分开后没有见过面,都挺想念的。


11、1982年,甘肃庆阳,我的第一张全身照

1982年,甘肃庆阳,第一张全身照


3、花语:我对甘肃的印象,停留在兰州灰突突的天空和黄河浑浊的昏黄里。您是甘肃陇东人,这个地理上的故乡,是否给过您实际意义上的滋养?离家多年,骨子里的乡情,是否还在分行的文字里打结?(说说您的故乡和您的少年成长史)

第广龙:其实,要让我建立一个完整的甘肃的印象,我也觉得很难。我是到外省十多年后去的敦煌,那是一种风貌;后来穿越河西走廊,对于远天远地的感受变得具体了;我还去了甘南,强烈的宗教感,和敦煌相似又有不同,雨水说来就来的桑科草原,让我处于迷醉状态,入神状态。我还没有去过陇南,那里的地理,和我生活了几十年的陇东,应该大不一样。陇东号称有地球上最厚的黄土沉积,这里诞生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具有源头性质,传说都特别古老。如果说一个人的少年记忆,决定其今后的人生,那么,留在我的身上的印痕,任由岁月的雨水冲刷,也不会淡化,更不会消失。这如果不在文字里反映,那倒是很奇怪的。我的诗歌,散文,有专门书写的,也有带着我生活的地域的影子的。故乡有我的念想和牵挂,在文字里,我一次次回去,我得到了安慰。尤其是年纪渐长,欲望衰退,人变得爱怀旧,到处走走不动了,回故乡我不怕累。我在一首《秋登崆峒山》的诗歌里,既写下“登高远望平凉城,我已不再少年”的句子,也写下“疼痛也能斑斓”的感慨。我不能忘却了来处,我喝了家乡的水,吃了家乡的粮食,无论身在何处,我的身体里,都有一个肉身的家乡,弥漫着精神的气息。我童年的小城,即使变得不可辨认,我走遍的大街小巷,即使全被商场和大马路取代,我都能在大体的方位上,还原出一幅幅黑白相片。这是血肉相连的关系,这是到死都不会中断的至深的情怀。将永远贯穿在我深浅不一的文字里,以表明我的来历,为我的灵魂压舱。


4、花语:我参加过西安您的诗歌朗诵会。您的诗,有着大西北的粗犷,也有着阳关枊的细腻和温婉,在您的心中,何为好诗?

第广龙:一个人写诗,写得久了,就有了自己诗歌的样子。现在都说诗歌的辨识度,似乎不在于写得有多用心,只要奇特,有专属特征,惯性敷衍,流水线制造,就能登高一呼再呼。我挺羞愧的,愿意写出自己期待的诗歌,有一段似乎接近了,有一段又觉得失落。诗歌写作上,我总有不甘心,总在努力。我的想法是,不被陈规,也不被新规约束,写出自由的诗歌,进行多种可能的探索,不胡乱给自己贴标签,也不染招人注目的大花脸,静下心写,不断写,在量上和质上都对自己有要求。不论什么类型的诗歌,基于其自身的吃水线之上,我读了喜欢的,动心的,过一段时间还记得,再看能认得的诗歌,我认为就是好诗。


18、1996年在兰州黄河

1996年在兰州黄河


5、花语:“我已经写了30多年诗歌了,到我这个年纪,还在写,还能写,还有写作的欲望,这是难得的,也是正常的。”这是您的一段感言,是什么支撑着您写了三十年,至今还对诗歌念念不忘,持之以恒?

第广龙:热爱。虽然写作诗歌,光有热爱不一定写出好诗,甚至会制造垃圾,可是,没有了热爱这个前提,不会持久。要问我为什么热爱诗歌,是呀,我上中学就读诗,写诗,到现在也还在读诗,写诗,关系再铁的人,都会厌倦,都会冷,这充分证明了诗歌的魅力。要我再分析,我觉得,诗歌写作的挑战性,创造性,诗歌写作带来的愉悦感,总是有所期待的未知体验,都使我离不开诗歌。


6、花语:“对于诗歌,我要保持必须的敬畏,即使诗歌疏远了我,我不会也不敢对她有丝毫亵渎。我离不开诗歌。这个世上,能让我这么长久地在意的,一定包括了诗歌。”这话也是您说的,请问,如何保持对诗歌的敬畏?如何不变成诗歌油子?

第广龙:“长久在意”,“包括了”,这两个句子,其实已经坦白了一切。一个是说,完全靠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自觉,和诗歌结缘这么久,那么,诗歌一定具有神性,所以我的在意是由衷的,无条件的。这是一种敬畏。另一种,诗歌这种文体,有的觉得特别难,有的觉得特别容易,后者会写得随意,随便,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写诗歌不是混某个行当,也不是操持某种手艺,不能想当然,完全依赖经验,也不要粗制滥造,“把一盒火柴一下子划光”。日久见人心,诗久见诗心。这颗心,一定是鲜活的,怦怦跳动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在万物面前做一个认真做作业的学生。


28、2003年,泰国

2003年,泰国


7、花语:您已结集出版六部诗集,八部散文集。您还是“甘肃诗歌八骏”之一,获首届、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敦煌文学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手稿》十年散文奖、现场主义新锐奖、现代汉诗新世纪十年创作奖、中国报人散文奖、大河诗歌主编奖等等,接下来,有没有更大的想法?

第广龙:获奖能带来荣誉,快乐,带来实际的好处。以前获奖很难,得有的奖很意外。现在奖多了,谁都能列出一长串。给予我的奖,我都会珍惜,视之为一种鞭策。我是这么看待的:写作和获奖一定是先后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不得奖其实是正常的,偶尔能得一个奖,就说声谢谢。我在写作上有想法,在获奖上克制想法甚至拒绝想法。


8、花语: //在外地的那些年,最怕接到的消息/是父母病了,这让我丢魂一天夜里,父亲走了/我一夜未眠,竟然有片刻的轻松/山里多了一座坟/我的老家,少了彻夜的咳嗽/这多么残酷,又多么现实/我的活着,便是失去//母亲是我的半个天,梦里梦见母亲离世/醒来,一天不安宁/给家里打电话,听见母亲的声音/隔世般遥远,却踏实如回到人间/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心理上也有准备/准备疼,准备泪流不止//,这是您的诗《惦记》,看得我镜片上起了雾,心里也沉甸甸的。在您的心中,父亲母亲哪些美好的品质,深深地影响过您?

第广龙:我的父母都是文盲,他们养育儿女,操劳一生,到老了一身是病。享福,过清闲日子,父母都没有等到。我对父母的报答有限,亏欠是永远的。父母不可能指导我的写作,但父母影响了我的为人处世和成长。诚实,平和,善良,勤劳,这些都是父母给我的财富。我写了许多关于父母的诗歌,我认为我最好的诗歌里,一定包括这些诗歌,《惦记》只是其中一首。


5、1972年,平凉,心里温暖而忧伤的全家福,后排中间是我

1972年,平凉,心里温暖而忧伤的全家福,后排中间是第广龙


9、花语:您是80年代从陇东诗歌圈杀出重围,一路走高,成为当下中国诗坛以勤奋、高产、优质为标识的重要诗人。回望来路,您的诗写方式经历过哪些蜕变与过程?

第广龙:我的性格似乎决定了不是那种冲呀杀呀的人,说走高,那也是相比较我个人而言。有一些自觉性,既没有过分刻意,也没有完全顺其自然,就这么走过来了。蜕变也是逐渐的,缓慢的。一个写作者,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意识里固有的东西,加入了新的,陌生的见识,又认可,就会不满足,就想再探索一些不同的写法,也会比较那个更适合自己,更有利于表达。这样做,其实也是给自己提出了要求,有了实现的难度,也会经历挫折甚至失败。而写作的动力反而得到了补充,尝试和颠覆已有观念,或者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又发现丢弃了的也能再次激活,又有新的感觉,这些,我认为都是正常的。我在题材的选择,形式的取舍上,都和过去不一样了,但不是跟风的结果,不是心血来潮。这里头包含了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外界的触动。不然,总是重复自己,始终一个面目,我自己都会厌倦的。


10、花语:个人以为写不写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身上是否具有诗性。即:能否从平常小事中,发现美、指认美、并将之提炼,发散,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美德。请问,您的现实生活是否具有诗性?

第广龙:呵呵。我觉得写诗挺重要的。不过你后面的话我认同。活在诗意中,那当然好,我也想,可没有实现。把诗歌和生活分开,哪有这样明晰的界限,没有。把诗歌当做生活的全部,我不会的。其实,生活和诗歌,交织在一起,俗和雅有时候也是会转换的。我希望在生活中,尽量做到正常,在诗歌中,把自我完全放开。不论哪一种状况,都是想到容易做到难。那我就努力吧。


37、2007年,子午岭边,故作沉思状

2007年,子午岭边,故作沉思状


11、花语:因何与诗结缘?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命名,“诗歌”在您这里是如何定义的?

第广龙:我最早读到的一部诗集是田间的《给战斗者》,写得简单,直接,短小。可我喜欢诗歌,还是因为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来,又读了艾青的诗歌,叶赛宁的诗歌,对于自由诗这种表达方式自然就接受了,还尝试书写,开始了目标并不清晰的诗歌写作。我定义的诗歌:有发现又有呈现,在表达上见高低。


12、花语:“口语诗”为诗歌的写作提供了更大的延展空间和纵深度。一首好的口语诗,从生活直接入手,要写到有声有色意趣令人回味,比意象的堆叠更难把控。您怎么看待口语诗?

第广龙:近来读古诗,许多和现在的人说话一样,依然流传,依然在产生影响。当代人用当代语言,用口语写诗,再合理不过了。我就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我还觉得要写好,难度挺大的,不亚于其他类型的诗歌。现代诗歌,叙事成分增多,直击现场,摄取当下,营养成分不流失,是一份见证。我在口语诗的写作中,更加注重语言的选择,注重节奏,希望做到见人心,见本质,见悲悯。对于口语诗,我说一句话:会越来越好。


38、2008年,多次登华山,终于到主峰

2008年,多次登华山,终于到主峰


13、花语:把诗写得中规中矩容易,把诗写到有趣,能见性情,让人拍案不易。您认为性情二字,对诗人是否重要?

第广龙:有人说坏人写不出好文章,我不同意,撇开对于坏人的不同理解,有的坏人的性情,强于好人的性情,这太常见了。性情自带固然好,也可以培养。性情文字,我喜欢。一个诗人的性情,一定会使诗歌在虚处坐实,在实处飘起来,一定有迷人的味道,一定回味久长。我觉得,性情犹如曲折的回廊,有期待,有意想不到,在寻常里,习见中,就把人吸引过去了,就叫人欲罢不能。苏轼有性情,写大块文章,也写小品,读了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汪曾祺有性情,文字带着体温,能笑也能哭。那些写美食的文章,百读不厌。


14、花语:早年的写作,哪些文学作品或诗人,深深地影响过您?

第广龙:早年读书少,一些书想读没有的,一些书很好读不进去。《西游记》现在我还会重读,几乎是隔三两年再读一遍,每次读,都有新鲜感。最喜欢的诗人是艾青、戴望舒、惠特曼、叶赛宁。惠特曼的《草叶集》,楚图南翻译的,读过许多遍,他的开阔,自由,他的豪放,铺排,给我以极大震撼。不久前,《飞天》杂志要出专刊,关于甘肃文学的,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第一声》的文章,记述了我的处女作被李老乡老师在《飞天》发表的过程。我诗歌写作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指点我写作,给予我培养和帮助的,就是李老乡老师,我迄今不忘恩情,时常感念在怀。李老乡老师现在定居天津,是西部诗歌勃发年代的重要带头人,是一面旗帜,我珍藏有他的诗集《野诗》,对于李老乡老师的诗歌成就,我始终深深敬仰。


mmexport1477277262848


15、花语:当年我在西安,倍受挖地铁、堵车之苦,现在的西安地铁通了,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您久居西安,如何看待这座十三朝古都?

第广龙:我也是一个移居者,住下来,时间长了,也就熟悉,有了感情。一方面,在这里居大不易,一方面,对于喜欢文学,热爱诗歌的人,这里的氛围,这里的风气,还是挺适合的。我的诗歌里,对于西安多有涉及。我年纪大了,往远处跑不愿意了,在西安城里游走,那种老旧和新异的交替错落,那种烟火气的巷子和阳光少年的高蹈,都让我愿意在这座古城的早晨苏醒。何况,西安城背靠了一面多么巨大的终南山,上风上水,每一个峪口进去,都是一方洞天,绿色漫漶,水声远近,高处有风景,低处宜停留,空气新鲜,可以大口呼吸啊。


16、花语:推荐十本好书。

第广龙:《鲁迅全集》鲁迅、《西游记》吴承恩、《聊斋志异》蒲松龄、《草叶集》惠特曼、《河湾》奈保尔、《骑兵军》巴别尔、《小于一》布罗茨基、《空谷幽兰》比尔·波特、《谈艺录》钱钟书、《唐诗百话》施蛰存。


mmexport1479079479084


17、花语:正值中国新诗走过百年之际,如何看待当代诗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广龙:看到许多诗人就中国新诗百年说话,没料想在这里你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许多话都被人说了,好话,反话,都有,我读了有收获。被人评说就是生命力的表现,被人忘记了也许真会没落。诗歌要安静,可诗歌多热闹啊。过去,不读诗,无以言。现在,哪个门类的文学,能有诗歌的话题多。不说不清楚,说着说着就明朗了。新诗百年,我要说:新诗成就大,新诗寿命长。


18、花语:您最欣赏的诗人品质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又是什么?

第广龙:欣赏的品质:大度。不喜欢的品质:狭隘。不过都要加前缀。不然,在某些语境下,我的看法也可以颠倒过来。


第广龙图片,常州L1030108


19、花语:您写散文、写诗、写评论,是一个文学多面手,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深厚生活经验的学者,这诸多的文本,您最爱的是什么?

第广龙:这么说,我都不敢当呀。在写作上,我的自卑大于自豪,常有新人的感觉,分明又是个旧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先天不足,有时候自己憎恨自己为什么不发奋努力。写了这么多年,有出息没有出息,身外物身后名,早就不计较不在乎了。在写作上,写哪一种体裁,都是尝试,能写,就多写一些。有一段时间,散文写得多,出版了几本书。不过,过去,现在,我最离不开的,是诗歌。我曾说,诗歌是我的上香炉。只有在诗歌这个领域,我的写作欲望一直有。我多次在梦里写诗,推敲诗,醒来,有的记得,一看,啥呀,写失败了,但也说明了我对于诗歌朝思暮想的程度。


20、花语:诗歌写作,对语言要求高,但语言有稳定的一面,又是变化的,尤其是不同地域,语言差别带来了陌生感,也带来了阻隔,你如何理解诗歌写作的地域表达?

第广龙:方言入诗,我觉得不高明。诗歌语言的陌生感,在于把现有语言上的一层土吹开,诗人再造语言的能力恐怕也在于此。中国这么大,语言差异也大,经济强势能带来语言强势,也会让一些方言普及化,在诗歌中体现出来,是正常的吸纳。如果一个诗人的野心是把他所在地域的方言,变成通用的语言工具,那也办不到,那就不是在写诗了。不过,在诗歌中进行地域表达,而以其中的风情,物理,情感,来打动读者,倒不失为一种写法。容易独特,容易引起注意,容易指认。这样做的风险,就是会带来因为刻意强调而痕迹明显,并造成内容的表面化,形式的单一化,反而束缚了自我,狭隘了意识。我认为有效的地域表达,只是把地域作为一个支点,要往高处腾起,往宽处发展,诗意的通道是打开的,肉体的疼痛是粘连的,作者是我,也是他者,这才能形成诗歌的《生死场》。


9,第广龙照片8DSC01873

附:简评三则

宋宁刚

不过,这里虽然说了许多问题,但是,正如我们一开始就说过的,第广龙的《石油曰》是具有经典气质的诗(之所以说“经典气质”,而不是“经典”本身,正是因为这首诗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也是浓缩了第广龙多年生活经验与思索的生命之诗。它有成为经典的质素,也起到了为作者代言和创造意象的作用。我们可以说,第广龙的诗,通过对石油与死的辩证书写,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极其重要的意象,甚至比“铁”的意象要更为本质,更为深刻。它不仅是关乎个人、社会、生活和命运的,更有超越于命运之上的极度书写。作为一个曾经的石油工人,第广龙在这首关于石油的诗中,没有对石油大唱赞歌,而是在多年感受和思索的基础上,抓住石油的“黑”与“死”这两个本质性的特征,既是书写了石油,也观照了我们建立在石油的消耗之上的现代社会,包括对它建基于“死”、会不会归于“死”的隐忧。这是诗人的洞见,也是诗人的道德和良心。

秦巴子:

综观第广龙的散文创作,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渐渐地显露:

1、)底层叙事或者说低处的书写。姿态决定视角,而视角决定态度,生存的现实在这里不是被俯视而是被感知的,俯视只能产生空洞的概念式的凌虚高蹈;生命的处境在这里不是被分析而是被触摸的,分析无关疼痒与冷暖;在这里的,他们的书写是原发性的。

2、)书写者是在场的。这种在场不是刻意地深入生活或者进入生活,不是写生与采风,而是自己的原在,自己就是他们所书写的生活的现场的原始构成;这种在场表现在书写中也不是书写者的抽离,而是书写者自身也在被书写;他们书写的人、物、事,既是现场也是自己,这种在场的书写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书写。

3、)人心自在或者有灵魂的表达。他们强调叙述与记录,很少直接下判断,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源于对生活与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他们从不念叨担当与责任这样的容易让人发高烧的大词,但在不事喧哗的叙述中人心自在;他们的书写看似客观却并不冷漠,而是带着正常人的温度,疼痛与温暖才有了可触摸的质感。

4、)日常性。我说的日常性就是每一个日子都有其值得被书写的价值,他们很少刻意剪裁,却只是尊崇自己的生命感觉,把血肉丰满的、司空见惯的,孤寂无聊的……都纳入书写,在日常性中,生命与存在的意义自在。

5、)个人性。他们的书写是个人的而非公共表达,以个人的视角个人的体验个人的触摸与感知,努力看清事物与人心,发现存在的复杂性并做出个人性的命名与表达。

阳飏:

第广龙的诗不是花岗岩、水晶石,甚至不是板结的土坷垃, 而是沙尘飞扬——这不仅仅与第广龙的生存经历有关,更与我和他赖以生活的同一片地理环境有关吗?对于沙尘的习惯——成为了生命中的借代和指喻,坦然、承受,甚而是偏执的不舍与接纳,不是歌唱和颂扬,我们的诗人借一只羊“湿润的唇/不为青草/也把广大的土地安慰”——只因为这是他“一片片黑瓦”下的土地,那里有“民歌里梳头的妹妹”,有“会被谁拍打干净/浮土里的桃花”等等,有着世界上黄土层积淀最厚的这一块土地的背景,第广龙诗歌中一个个沙尘飞扬的地名:甘肃环县、平凉、董志塬;陕西定边、壶口;宁夏盐池、喊叫水、沙坡头……都是他“一片片黑瓦”下的土地,皮影戏的土地,吼秦腔的土地,“粮食堆进窑里不烂/辣椒挂在外头才红”的土地,如此,或许我们也会在某一个月明之夜和诗人一起发出这样的感慨了:“月亮,一粒刚收回的麦种/在我的掌心成佛”。谦恭,一种向下的姿态,这也正是第广龙诗歌的姿态。向下,如同植物的根须,紧紧抓住缺水的土地,然后,生长出一片又一片无愧于这块土地的绿色。即使是写城市,诗人为我们呈现的依然是透过挖掘机“看见了一大堆黄土”——再哪怕上溯千年,诗人为我们呈现的不外乎是和李白一起看见“千尺黄土,万丈深井/我把我的北方/带在身边”——倔犟的诗人甚至蛮不讲理的说“我就是平凉城/就是天下”——说这话的时候第广龙一脸什么样的表情呢?想想200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在西安见到已定居这座古城数年的第广龙一脸什么样的表情呢?如果他说“我就是西安城/就是天下”——我会惊讶的,可“平凉”这个诗人自称“叫得最多的地名”,毋庸置疑注定就是诗人的“天下”啊。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